地理游记XY马里亚纳XY

第100章 北京大觉寺(第2页)

 

在无量寿佛殿前北侧,有明正统十年皇家颁赐的《永乐北藏》碑记。这一碑记见证了明代皇家与大觉寺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大觉寺在当时佛教界的重要地位。而寺内的多块乾隆皇帝题写的诗文碑刻,则为大觉寺增添了一份皇家文化的色彩。乾隆皇帝对大觉寺情有独钟,他的诗文不仅描绘了大觉寺的美景,也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这些碑刻,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文学价值,都堪称上乘,是大觉寺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当踏入大觉寺的山门,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山门作为寺院的第一道门户,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巍峨屹立。沿中轴线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内,四大天王的塑像栩栩如生,他们或怒目圆睁,或神态威严,守护着寺院的安宁。这些塑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从天王殿穿出,便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气势恢宏,飞檐斗拱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鹏。殿内的佛像庄严肃穆,释迦牟尼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目光慈悲地俯瞰着众生。周围的弟子和菩萨像也各具神态,或沉思,或微笑,仿佛在为世人讲述着佛法的奥秘。在这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放慢脚步,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这份神圣。

 

寺院后部的园林是大觉寺的精华所在,宛如一幅诗意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建于乾隆十二年的迦陵舍利塔是园林中的标志性建筑。这座高十五米的覆钵式白塔,是藏传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与北京城区内的妙应寺白塔、北海永安寺白塔形制相仿。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塔身洁白如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迦陵舍利塔是大觉寺方丈性音的墓塔,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佛教的传承与发展。

 

白塔后面的龙潭,古称灵泉池,是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奇妙景观。潭水清澈见底,周围的白石栏板雕刻着精美的牡丹花卉,每一朵牡丹都仿佛在微风中绽放,散发着芬芳。栏板柱头上的石狮子姿态活泼,或嬉戏玩耍,或昂首挺胸,为这一潭碧水增添了几分灵动。潭内西侧的石雕螭首,更是金代清水院的珍贵遗存。它那古朴的造型,仿佛在诉说着金代寺院的繁华与兴盛。站在龙潭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着水中倒映着的白塔和周围的树木,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洗礼,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大觉寺内的古树是其另一大特色,它们就像一群千年的守望者,见证了寺院的兴衰变迁。寺内共有古树 160 株,其中不乏千年银杏、300 年玉兰等名贵树种。无量寿殿前的两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为辽代所植,距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被誉为千年银杏、辽代“银杏王”。这棵银杏树高25 米左右,胸径达7.5 米,其树干粗壮,需要数人才能合抱。每到秋季,银杏树叶变得金黄,如同一把把小扇子挂满枝头,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金黄的叶片纷纷飘落,宛如下了一场金色的雨。乾隆皇帝也曾被这棵银杏树的壮美所折服,留下了赞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