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北京黑龙潭(第2页)
继续前行就看见悬潭和沉潭。悬潭居上,沉潭在下,两潭上下相距5米左右,悬潭石砌四壁,水深口小,水从石缝流出,仅有三米落差。沉潭由半壁岩石、半壁河滩构成,上有漫流水坡,下有花草丛绕,两潭唇齿相依别有风趣。
通天瀑是黑龙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景区内最高的瀑布。瀑布从几十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在冬日里,通天瀑的水流虽然变小了,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雄伟。落雁潭是通天瀑冲积而成,潭阔水深,水面100多平方米,水深处有3-4米,此处地势较为开阔,山峰环抱,山清水秀,河滩卵石纵横,山花野草茂盛。每当初春或冬临时,大雁到此栖身落脚,故有“落雁潭”之称。冬日里瀑布下方的水潭被冰层覆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山峰和树木。站在瀑布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之情。在落雁潭北侧,通往通天瀑顶的陡坡中间,有一15米深的石洞,洞内可容百人,从入口到出口修成了一条38级台阶的通道,人们又称之为“通天洞”,攀过通天洞,登上5米长的“天桥”,往下俯视,落雁潭和通天瀑的全景尽收眼底。
前行中不知不觉看见一潭水从5米外30度斜坡的石片上,缓缓流入一口大锅似的潭中,白沙铺底。水面约有8平方米,最深不过3米。因为水面平稳,清澈透底,故称为“平沙潭”。平沙潭南侧有一狭窄山沟,仅容一人通过,人称“一线天”。北峰是千米峭壁,刀削斧劈一般,黑如锅底,人称其为“黑半天”。
由平沙潭沿溪前往,突然峡谷路窄,两山几乎相碰。山脚下仅闪出两米宽的通道。泉水从崖根下流过,人只能从一道崖缝中间10公分宽的崖坎上走过。北侧崖壁上刻着“龙门”两个大字。曲潭在两崖根底最窄处,三弯九曲,长约9米,宽不过60公分,游人由此通过都有惊险之感。过龙劈石后,便见50米内顺排着三个潭,三潭错落,犹如三个龙女相携起舞,三叠潭的东南侧有一孤独巨师石,额高嘴尖,四褪并拢,蹲在平面石上,脊背上长满石花草,看上去似一只形象逼真的刺猬。
走走停停,一路走来,风景优美。在一个悬亭上休息片刻,补充能量后继续前行。
龙戏潭,水从百米高的陡壁上翻卷而下,飞瀑凌空,其声如沉雷,烟雾弥漫,因瀑布似银龙腾空,故名“龙戏潭”。南峰有凤凰台,北峰有蜻蜓顶,潭边有一巨石,叫“化身石”。两潭相近,溪水流进山岩石壁,又从石隙缝中滴水成潭。滴水潭上游是苇潭,潭小水深,潭口边上长着茂密的芦苇,故而命名为“苇潭”。在崖壁之中,大自然把花岗岩凿开一个长方形穴窟,深不可测,潭水碧绿,犹如一个没有盖的巨大石匣子,这个潭石帮石底,口小沿光,从没有人下去过,不知有多深,因此称为“无底潭”。
黑龙真潭是黑龙潭的核心景点,也是传说中黑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潭水清澈见底,深不见底。潭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深邃的蓝色,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山间。潭边的岩石上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我静静地坐在潭边,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神秘,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黑龙潭的“真”字,是为区别其他潭而加的,真潭的景观异常绝妙,为十八潭之冠。潭体藏在岩石一颗珍珠,此潭好似一只瓷罐,四壁光滑口圆,肚大底平,水呈墨绿色,深不可测。潭口的南半径是椭圆形穴壁,北半径峭壁森森,水从五丈多高的危崖上垂瀑而下,崖壁中间是一道狭缝,宽不过一米,长数十米,狭缝内又拓出两个小潭,一个叫“春花潭”,一个叫“秋月潭”。两潭如同两个含羞的少女,藏于深闺秀阁之中。游人要看两潭全貌,需到每年的春秋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