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津天后宫(第2页)
穿过前殿,便是宽敞的中院。中院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配殿供奉着子孙娘娘、瘢疹娘娘等,西配殿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等。这些娘娘神像造型精美,神态慈祥,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在天津的民俗文化中,人们认为这些娘娘掌管着生育、健康等方面,因此常常前来祭拜,祈求子嗣、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中院的正前方是正殿,正殿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也是供奉妈祖的地方。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气势恢宏。殿内正中供奉着妈祖神像,妈祖头戴凤冠,身披霞帔,面容端庄,目光祥和,仿佛正俯瞰着世间众生。在妈祖神像两侧,还供奉着四海龙王和八位护航女神,他们一同守护着海上的平安。正殿的梁枋上绘有精美的彩画,内容多为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色彩鲜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夺目。
从正殿向后走,经过一条通道,便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是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下层供奉着观音菩萨,上层收藏着佛教经典。藏经阁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站在藏经阁前,仰望这座古老的建筑,仿佛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天津天后宫在近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在元朝,它作为漕运的护佑神祠,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支持,香火旺盛。明清时期,随着天津城市的繁荣,天后宫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天津地区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活动中心。每逢妈祖诞辰和升天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着众多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游玩。庙会期间,古戏楼上会演出精彩的戏曲节目,街道上摆满了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热闹非凡。
然而,在近代历史的动荡中,天后宫也遭受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天津沦陷,天后宫的部分建筑被日军破坏,文物也遭到了掠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后宫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使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貌。如今,天后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它已成为天津对外展示城市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妈祖信仰在天津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在天津,妈祖被亲切地称为“娘娘”,人们对妈祖的信仰不仅仅局限于祈求航海平安,还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求子、保健康等,人们在遇到困难、喜事等重要时刻,也会来到天后宫向妈祖祈福。
天津的妈祖祭祀活动也十分隆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辰,这一天,天后宫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仪式遵循传统的古礼,由主祭人、陪祭人等身着传统服饰,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上香、献供、读祝文等环节,表达对妈祖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在祭祀仪式结束后,还会有热闹的妈祖巡街活动,妈祖神像被抬出庙宇,在众人的簇拥下沿着古文化街巡游,沿途信众纷纷焚香祭拜,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