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游记XY马里亚纳XY

第38章 天津老字号商铺(第2页)

 

在这里,我点了一杯香茗,坐在台下,沉浸在相声的欢乐氛围中。周围的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表演,随着演员的精彩演绎,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鼓掌叫好。一位大爷告诉我,他经常来谦祥益听相声,这里的相声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天津味儿,也让他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除了欣赏相声,我还了解到谦祥益一直秉承着“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的理念,以专业的相声演出名扬全国及海外。天津相声俱乐部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在此献艺,在业内、外皆享有盛誉。谦祥益文苑自2010年举办“天津相声节”,全心致力于相声的传承和发展,吸引了全国及海外近30个省、市、自治区50余个演出团体的参与,已成为天津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从百年绸缎庄到相声茶馆,谦祥益在时代的变迁中完成了华丽转身。它不仅保留了老字号的文化内涵,还将天津的相声文化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也看到了老字号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无限可能。

 

百年鞋履的匠心传承:同升和

 

同升和位于和平区的和平路商业街,这是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商店、餐厅、娱乐场所应有尽有,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气息。同升和的店面并不起眼,但招牌却十分醒目,黑底金字,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走进店内,各种款式的鞋子琳琅满目,有皮鞋、布鞋、旅游鞋、休闲鞋等,让人目不暇接。

 

同升和鞋店始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在天津估衣街开业,最初以经营帽子和千层底布鞋为主。店名出自清大臣铁良赠给店主的一副对联:“同心协力功成和,升官冠戴财源多”,取其中“同升和”三个字,寓意“同心协力,和气生财” 。开业时,清朝大臣铁良亲笔题写了“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功冠戴财源多”的对联,巧妙地把同升和三字融于对联之中,一直流传至今。同升和生产的布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样式新颖,满足了各阶层顾客的需求,生意越做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后来,根据市场要求,同升和又制帽又做鞋,遂把同升和帽店改为同升和鞋帽店。

 

在店内,我看到了一些传统手工制作的鞋子,店员介绍说,这些鞋子采用天然材料,如皮革、毛、棉、麻等,运用同升和独特的手工工艺精工细作,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养脚、吸汗、舒适的功能。同升和恪守“宁愿三年赔钱,也要保质量争名誉”的原则,在选材制作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不合格不能出厂。在服务中,强调一视同仁,童叟无欺,热情大方,礼貌周到,卖出的商品可以退换,订做加工按时按质完成,使“同升和”的名声在人们心目中扎下了根。

 

同升和的历史上,有许多辉煌的时刻。1932年,东安市场旁同升和鞋店开业,当时的掌柜李溪涛决定生产高档皮鞋,引进生产设备,吸引了很多制鞋名师,选用上等皮革,精工细作,生产的产品主要为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在华的外国人服务。1953年,同升和为毛泽东同志订制外交专用鞋;1955年,为周恩来同志订制外交专用鞋;1966年,为刘少奇同志订制外交专用鞋……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很多文艺界和体育界人士都曾到同升和订作皮鞋,这无疑是对同升和品质和工艺的高度认可。

 

如今的同升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它打破了传统的自产自销封闭的经营方式,开展特许经营、代理、批发业务,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已有几十个销售网点。为弘扬老字号文化,同升和还在店内设立了三十多平米的制鞋演示平台,展示手工制鞋的工艺水平,并且增加了订做鞋业务,满足消费者的特殊要求。穿上同升和的鞋子,走在天津的街头,我感受到了它的舒适与品质。这双鞋不仅是一种穿着体验,更是百年匠心的传承。同升和用它的坚持和创新,让传统鞋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儿时记忆里的老味道:宝林祥

 

宝林祥位于红桥区的西北角,这里是天津的老城区,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街道狭窄,房屋老旧,但却有着许多特色小店和美食摊。宝林祥的店面不大,招牌有些褪色,但却透着一股亲切的味道。走进店内,一股香甜的糕点香气扑鼻而来,让人瞬间回忆起儿时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