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津贝壳堤(第2页)
沿着公园内的步道漫步,脚下是由贝壳和细沙混合而成的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贝壳在轻声诉说着过去的时光。路两旁是茂密的芦苇丛,微风吹过,芦苇摇曳生姿,不时传来几声鸟鸣,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远处,大海波光粼粼,与蓝天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滨画卷。
在公园内,我看到了许多鸟类在湿地栖息、觅食。这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家园,也让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的“鸟类盛宴”。我静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着它们的一举一动,感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贝壳堤湿地公园存在的意义,它不仅是贝壳堤的栖息地,更是众多生物的庇护所,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驴驹河贝壳堤是天津贝壳堤中较为知名的一段,它北起天津汉沽区蛏头沽,经天津开发区、驴驹河等地,距今200至1790年 ,分布于海积平原东部特大高潮线附近,走向大体与现代海岸一致。当我来到驴驹河贝壳堤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绵延数公里的贝壳堤上,贝壳堆积如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这些贝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完整如新,有的则已经破碎成碎片,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我沿着贝壳堤缓缓前行,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贝壳,想象着它们曾经在大海中自由生活的场景。偶尔还能发现一些夹杂在贝壳中的小生物化石,它们为研究古代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驴驹河贝壳堤,我还遇到了一些当地的居民,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贝壳堤的历史和传说。据他们说,这里的贝壳堤曾经是渔民们的天然避风港,也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虽然岁月变迁,但贝壳堤依然承载着他们满满的回忆。
天津贝壳堤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在全新世海侵时期,天津平原大部被海水淹没,随着海面回降和河流冲积,逐渐成陆。贝类生物喜欢生长在海水清澈透光、营养丰富的细砂与粉砂质海底 ,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当黄河摆动到山东入海时,天津沿海一带的海水浊度降低,岸坡坡度适宜,在波浪特别是激浪的作用下,贝壳及沙便堆积在高潮线附近,逐渐形成了贝壳堤。而当黄河北移到天津一带入海时,海水浊度加大,岸坡坡度变缓,不利于贝壳堤的形成。因此,贝壳堤不仅代表了某一时期的海岸线位置,还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