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星图终章(第3页)

李吉甫应诺,袖中不经意间露出半片竹简,那是昨日太学博士呈递的《胡汉字典》修订稿,边角处记着羌人孩童的提问:“‘均田’在羌语中如何说?”

字迹旁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田字,旁边注着音译的羌语发音。他忽然想起在长安见到的场景:羌人老者用羊毛换得汉人农夫的粟米,两人蹲在水渠边,用木棍在地上画着契约,左边是羊的图案,右边是麦穗,中间是李吉甫推广的“契约符”。

午膳摆上石案,不过是粟米饭、烤羊肉与胡麻饼,司马炎却吃得香甜。

他忽然指着案头的《元和郡县图志》:“卿可知,朕让兰台吏员将卿的图志与诸子百家典籍同收金匮?现如今都成了我晋室的传国之宝。”

李吉甫颔首,心中却想起在洛阳兰台见到的景象:金匮用蜀地精铁铸造,门上刻着“文明所至,皆为九州”的篆文,《青州民屯图》与《羌胡内附图》被郑重置于中央,旁边是层层叠叠的典籍,其中不乏秦代竹简、墨家机关图,还有韩非的《五蠹》残页。

用过膳,司马炎靠在石栏上打盹,李吉甫则走到浑天仪旁,校准着“天枢”星的位置。

阳光逐渐西斜,浑天仪的影子在石台上缓缓移动,仿佛时光的指针。

远处,太学的钟声响起,惊起一群寒鸦,朝着齐王攸的封地飞去,那里的义学此刻该是最热闹的时候,胡汉孩童的笑声,想必能传得很远很远。

暮色初合时,司马炎醒来,见李吉甫仍在图志前沉思,衣摆上落满青铜碎屑——那是校准仪器时留下的。他忽然开口:“卿说,后世之人会如何看我晋室?”

李吉甫转身,目光坚定:“后世会说,太康年间,有君臣以图志为经纬,织就胡汉一家的盛世,让八王之乱消弭于未然,让华夏文明在融合中绵延。”

他指向图志卷首自己题下的“地有界,心无界,文明所至,皆为九州”,“这,便是我晋室留给后世的答案。”

司马炎点头,不再言语。两人并肩而立,看浑天仪上的星轨渐次亮起,仿佛看见无数屯田者、绘梦者的身影在星空中闪烁。

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图志,那些被凿开的水渠,那些在太学诵读的声音,终将在时光长河中凝聚成文明的璀璨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