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淮水惊涛岸,辛弃疾定计(第2页)
角楼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刘勔抱着账册跌撞进来,幞头歪斜地挂在脑后。
“将军,冶山铁坊的工匠们说,新铸的三百柄斩马刀还在淬火,迁移至少需五日。” 他摊开账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铁料库存,“还有十二座熔炉,拆下来根本带不走。”
辛弃疾忽然笑了,笑声在潮湿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亮。
他抓起案上的火石,在账册空白处划出一道弧线:“烧。告诉工匠们,把铁器全投进熔炉融成铁水,顺着水渠引到城外的低洼处用土埋好,后面再用。拓跋焘想捡现成的兵器?让他们做梦去吧。”
刘勔刚要应声,却见辛弃疾已取下墙上的 “飞虎旗”,旗面的飞虎图腾在晨雾中猎猎作响。“你带民夫去沼泽地,” 他的指尖点向盱眙以西的芦苇荡,“用空粮车和稻草人布置假的飞虎阵,车辙要往芍陂方向延伸,再故意在附近留下炊火痕迹。”
“将军是要。。。” 薛安都突然明白过来,黝黑的脸上泛起红光。
“北魏骑军最善奔袭,” 辛弃疾将密信凑到烛火上,火苗舔舐着桑皮纸,将狼头纹烧成卷曲的灰烬,“他们定会以为我们要守芍陂粮仓。等拓跋焘的铁骑扑向沼泽之时,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正午的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时,盱眙城外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屯田户们推着小车背着粮袋往城门涌,孩童的哭喊声混着牛铃叮当,却没人敢停下脚步 —— 昨日魏骑大军南下的消息早已在辛弃疾的授意下传开,那些经历过元嘉北伐的人们,此刻成了迁徙行动中最忠诚的执行者。
辛弃疾站在瓮城上,看着民夫们将最后一批稻种搬进地窖。
一个裹着破袄的老农突然跪倒在地,怀里紧紧抱着半袋新收的粟米:“将军,这是今年的新米,留一把做种也好啊!”
薛安都正要呵斥,却被辛弃疾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