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幡地斤探营,朝堂风云涌 (第2页)


 他冷笑一声,狼头刀柄在掌心转了半圈,“去年辛弃疾以刘义隆为诱饵,今年辛弃疾又开始摆弄空粮车,他们南朝人就只会这些把戏的嘛。”


 长孙观却捻着银须摇头:“陛下,臣倒觉得这是辛弃疾的厉害之处。他不与我军正面交锋,反而收缩兵力守大城,是想拖垮我军粮道。”


 老臣展开另一份密报,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刘宋诸城的布防,“盱眙有沈璞驻守,寿县由垣护之镇守,都是能将守城发挥到极致的宿将。”


 拓跋仁猛地拍案,黑槊在帐内划出寒光:“太尉过虑了!末将愿率黑槊营为先锋,三日之内踏平盱眙!” 他甲胄上的狼头吞口撞出声响,“让辛弃疾知道,区区空粮车之计是挡不住我大魏铁骑的!”


 帐外突然传来刁斗声,拓跋翰的亲卫跌撞而入,甲叶上还沾着淮水的泥浆:“陛下,东平王派出的游骑在濉口多处遭到袭击,多队未归,已折损了三成斥候!”


 他呈上一个斥候队长拼死带回的染血的战报,上面潦草的写着 “遇伏,却月阵,弩箭如雨”。


 拓跋焘的脸色骤然沉如锅底。


 他抓起案上的蜀锦,指腹摩挲着上面的飞虎纹 —— 那图案与辛弃疾的军旗如出一辙。“看来辛弃疾的主力飞虎军一直藏身在盱眙附近。”


 他将锦缎掷向舆图,“传朕旨意,全军向盱眙集结,先把那些空粮车烧了祭旗!”


 同一时刻,建康含章殿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正袅袅升起。


 宋文帝刘义隆攥着辛弃疾的急报,绢帛上 “北魏二十万铁骑压境” 的字迹被指腹磨得发亮,显然这段文字让文帝那段死去的记忆又开始攻击他脆弱的心灵了。


 殿内文武百官的窃窃私语像潮水般涌来,吏部尚书江湛的朝服下摆扫过案上的《淮泗防务图》,图上的红点已从濉口蔓延到盱眙。


 “陛下!请陛下依辛弃疾所奏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之计,让臣率大军驰援前线诸城!” 沈庆之的铁刃甲擦过蟠龙柱,发出刺耳的声响。


 这位鬓发霜白的老将捧着虎符,甲叶间露出的箭疤在烛火下明暗交错,“臣与沈璞、垣护之等将共事多年,具是能攻善守之辈,且熟知北魏攻城战法,臣愿率五万精兵北上驰援增兵前线各城,定能守住淮泗!”


 御史中丞袁淑突然出列,紫袍上的金线云纹在晨光中闪烁:“沈将军勇则勇矣,可北魏势大,需多路驰援。微臣自荐率一路援军,其余两路则是沈将军、臧质将军,分兵三路驰援:沈将军守盱眙,垣护之守寿县,再令萧道成率水师沿淮水布防,形成犄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