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3页)
 老臣顿了顿,目光扫过躁动的群臣:“当年武帝伐南燕,亦曾违朝议而越大岘山,终成大功。今辛弃疾孤军深入,若事事请旨,必失战机。何况他已立军令状 ——‘若江淮失守,提头来见’,其忠可鉴啊!”
 王歆之仍不甘休,厉声反驳:“王仆射此言差矣!武帝乃我大宋开国之君,辛弃疾不过区区一北归将领,岂能相提并论?且河北地形复杂,拓跋焘狡诈多端,他区区三千飞虎军,如何能敌北魏腹地的十万铁骑?这分明是自取灭亡之道,还想拉着朝廷陪葬!”
 “你!” 沈庆之怒目圆睁,按在剑柄上的手青筋暴起,“某亲历濉口之战,亲眼见辛将军以八百飞虎破北魏五千铁骑!他的飞虎军,哪一次不是以少胜多?王尚书若不知兵,便休要妄议!”
 殿内争论如沸,刘义隆的脸色由红转青,又由青转白。
 他抓起一枚金牌,指尖摩挲着上面 “如朕亲临” 四个篆字,忽然想起檀道济被收狱时,也曾掷还过象征兵权的节钺。
 “够了!” 帝王猛地起身,龙袍扫过御案,将二十四枚金牌撞得叮当乱响。
 刘义隆盯着沈庆之手中的奏疏,目光扫过奏疏上 “臣以死谢” 四字,在 “再回建康看一眼石头城春色” 那句上停留许久,忽然冷笑一声:“准他所奏。”
 群臣皆惊,王歆之张口欲言,却被文帝凌厉的眼神制止。
 “传朕旨意,” 刘义隆的声音冷得像寒冰,“各州郡粮草军械,悉听辛弃疾调度,违者以通敌论处。” 他顿了顿,对黄门侍郎补充道,“再赐他十坛御酒,告诉他 —— 朕在石头城,等着他凯旋。”
 旨意传出时,殿外突然传来急报:“陛下!拓跋翰的先锋已过江夏,正沿长江东进!”
 刘义隆望向窗外,秦淮河的画舫仍在笙歌,全然不知遥远的西边,烽火也已燃起。
 此时他不知是该盼着辛弃疾得胜归来,还是该惧着他真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殿外的落叶被风卷起,落在二十四枚金牌上,像给这场无声的较量,盖上了一层萧瑟的印记。
 退朝后,刘义隆独自留在殿内,抚摸着那二十四枚金牌。殿角的阴影里,他对心腹内侍低语,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闻:“派密探盯紧飞虎军的动向,若辛弃疾真能击退拓跋焘,便在他班师回朝的路上将他拿下。。。” 话音未落,已被远处传来的钟鼓声淹没。
 大殿之外,沈庆之与袁淑、王弘并肩走出含章殿,树叶落在三人肩头。
 “辛元帅此去,凶险万分啊。” 袁淑望着北方天际,忧心忡忡。
 王弘捋须长叹:“自古名将多坎坷。希望他能得胜,也希望陛下能念其功,不再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