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朝堂发难,平城易主(第2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惧色的臣子:“《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辛弃疾不想再造杀戮,只要你们归降,我保证不伤城中百姓一人,更会善待各位及家眷。”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怒视辛弃疾:“你休要痴心妄想!我大魏将士岂能向尔等南朝蛮夷低头?”


 辛弃疾看向他,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位老大人,此言差矣。岂不闻,春秋时期,郑襄公肉袒牵羊面缚衔璧而降,终保郑国百姓安宁;汉末刘璋出城归降,成都得以保全。更有那殷商末年,微子启抱祭器归周,既全殷祀,又安黎庶,此皆识时务之典范。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为天下百姓计,史书中当有尔等贤名,又何必让满城生灵为无谓的抵抗陪葬?”


 话音刚落,又有几名臣子窃窃私语。


 却听到外面喊杀声渐起,一内侍连滚带爬的进殿禀报,“太子殿下,城内出现一伙南朝贼人,如今已攻破皇宫,向这里杀过来了!”


 闻言,殿内乱作一团,其中一名中年官员趁机上前一步,拱手道:“辛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我大魏大势已去,若再抵抗,只会让平城沦为焦土。为了城中百姓,我愿归降!”


 此人正是原北凉投降北魏的国君沮渠牧犍,向来以务实着称。


 他的表态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又有几名官员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归降。


 长孙观等老臣也低垂双目,默然接受投降的结果。


 拓跋晃见状,心中防线渐渐崩溃。


 他看着那些归降的臣子,又看看手持利刃的辛弃疾,再想想城外虎视眈眈的飞虎军,终于颓然坐回龙椅,眼中满是绝望:“罢了。。。 罢了。。。 孤降。。。”


 随着拓跋晃的投降,大殿内的抵抗情绪彻底瓦解。


 得到投降的消息,北魏禁军头领也只能一起归降,飞虎军彻底掌控了平城。


 辛弃疾命手下将拓跋晃及一众臣子看押起来,随即下令:“打开国库,开仓放粮!让刘勔起草安民布告,张贴全城,告知百姓我军政策,安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