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暗室谋复魏,明里作归臣
接下来的几日,大同城里的北魏旧臣,开始了一场精心编织的 “归心戏码”,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像在刀尖上跳舞。
长孙观每日清晨准时到州衙报到,手上提着的竹篮里,总装着刚誊抄好的卷宗。
他特意将北魏延和年间的赋税册与南朝元嘉税制对比,用朱笔密密麻麻标注 “胡汉分治之弊”—— 哪里多收了胡族的粮,哪里苛待了汉人佃农,桩桩件件都写得清晰。
甚至还提出 “按户授田,不分胡汉” 的细化方案,连农户的农具如何分配、徭役如何减免都想得周全。
那日辛弃疾拿着他拟的《均田细则》,指尖划过 “丁男授田四十亩,胡汉无异” 的字句,忽然笑了:“长孙公深谙治民之道,可比汉初的萧何。”
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辛弃疾的甲胄上,泛着温和的光。
长孙观躬身谢恩时,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得他额头冒冷汗,面上却堆着谦卑的笑:“将军过誉,老臣不过是念及百姓疾苦,愿为大同尽绵薄之力。”
起身时,他余光瞥见辛弃疾案上放着的《大同府职官册》,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却不知那册子里,早已标注了 “需重点监察” 的小字。
他还主动请缨去劝降云中的俘虏。
那些曾跟随拓跋焘南征的鲜卑骑士,见长孙观来了,纷纷拔剑欲战,甲叶碰撞声震得营帐发颤。
长孙观却突然厉声呵斥:“太武陛下曾言‘天下未定,当以民为先’!你们忘了去年冬天,家人们在雪地里冻饿的模样?如今辛将军开仓放粮,让你们的妻儿有饭吃,你们却要为一时意气,让他们再陷战乱?”
他故意提起拓跋焘的话,又掏出辛弃疾的承诺 ——“归降者免徭役三年,家人可入屯田户”。
那些骑士握着剑的手渐渐松了,有个年轻骑士突然哭出声:“某娘去年差点饿死,今年是辛将军开仓放粮救了她。。。” 最终,三百余俘虏竟真的放下了武器。
回程时,辛弃疾派来的飞虎军成员悄悄跟在后面,见长孙观对俘虏温和,对宋兵恭敬,甚至帮受伤的宋兵包扎伤口,便在密报里写 “长孙观已无反心,可酌情信任”。
可没人知道,长孙观在帐篷里单独见那五个百夫长时,悄悄塞给他们刻着狼头的木牌,低声道:“陛下还在,大魏未亡,举火为号时,记得你们是鲜卑的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