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十万溃兵奔建康,龙颜无奈释猜忌(第2页)
“陛下请看,信中写‘草民非敢抗旨,唯愿护济南百姓、保北地安宁’,字字皆是赤诚。若陛下再派大军征讨,恐失的不仅是兵力,更是天下民心。如今北方拓跋氏虽已被赶往西域,却仍在边境虎视眈眈,况且还有其他北方胡族,若我大宋陷入内斗,岂不是让他们有机可乘?”
“昔年汉景帝错信晁错‘削藩’之策却未加改良,引发七国之乱,虽最终平定,却耗损了国力,延缓了对匈奴的反击;今日若再逼辛弃疾,恐我大宋又将重蹈覆辙啊!”
文帝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殿外一片因暴晒干枯而飘落的梧桐叶,枯叶打着旋儿落在阶前,像极了那些在济南战场上枉死的士卒。
他忽然想起元嘉二十九年,拓跋焘率大军南下,兵临濉口时,辛弃疾单骑闯阵、斩杀北魏将领的英姿;又想起前日密探传回的奏报,说济南百姓为辛弃疾立了生祠,香火鼎盛,甚至有孩童唱着 “辛帅护我家” 的童谣。
两种念头在他心中反复拉扯,猜忌如藤蔓般缠绕,理智却像一道微光,渐渐刺破了阴霾。
“你说的是。” 文帝的声音终于服软了下来,他弯腰拾起地上的战报,指尖抚过 “辛弃疾未伤一民” 的字样,忽然苦笑。
“辛弃疾若有异心,早已趁胜南下,直逼建康,何必困守济南,还费心放归俘虏、安抚降兵?朕之前是被猜忌迷了心窍,竟忘了他当年在濉口之战、平城奇袭中立下的功劳,也忘了他拒绝异姓封王时说的‘愿守淮西、种稻养兵’的话。”
王弘见状,连忙出列附和,他鬓发已霜,朝服上还沾着从府中赶来时的尘土。
“陛下明鉴!昔年楚庄王‘绝缨之宴’,赦免酒后失礼的唐狡,最终换来唐狡拼死破敌;汉光武帝擒获铜马军首领,不仅不杀,反而亲解其缚,终收降卒数十万,成就中兴大业。辛弃疾今日之举,与古之贤将何异?他若想反,早在拿下平城改名大同之时便可拥兵自重,何必等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