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营前直抒肺腑言,誓承遗志续抗金(第2页)

 辛弃疾看着眼前的景象,知道耿京的心血,总算没白费。

 随后,他和王世隆、马全福商议,分三路肃清营中的叛徒:王世隆带一队人,搜查张安国的亲信帐篷;马全福带一队人,看管营门,防止叛徒逃跑;辛弃疾则带一队人,安抚营中的士卒,尤其是那些动摇的人,跟他们讲抗金的意义,讲耿京的遗愿。

 走在营中,辛弃疾看到不少士卒正在收拾兵器,有的在擦拭铠甲,还有的在为耿京搭建灵堂。

 一个年轻的士卒看到他,连忙上前,手里捧着个布包:“辛元帅,这是我攒的几两银子,本来想寄回家,现在我不想寄了,我要跟着您抗金,等赶走了金人,再回家看爹娘!”

 辛弃疾接过布包,心里暖得发烫,拍了拍他的肩,把布包又还给了他:“好兄弟,等咱们打赢了,一定让你风风光光的回家。”

 走到营后的粮库时,他看到几个士卒正在清点粮食,为首的是诸军都督提领兼粮官贾瑞。

 贾瑞看到他,连忙迎上来:“辛元帅,张安国之前想把粮库的粮食运给金人,我没同意,找了个借口拖延,现在粮食都还在这!”

 辛弃疾点了点头,心里庆幸 —— 粮草是军队的根本,有了粮,就能稳住军心。

 “贾提领,你做得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看守粮库从来都是重任,只能先委屈贾提领屈才暂代粮官啦。”

 夕阳西下时,营中的叛徒基本肃清,共抓获张安国的亲信五十余人,都被关押在营后的牢房里。

 耿京的灵堂也搭建好了,就设在帅帐旁边,灵堂中央挂着耿京的画像,是营中一个会画画的士卒赶制的,画像上的耿京眼神坚定,嘴角带着笑,仿佛还在指挥士卒抗金。

 辛弃疾带着贾瑞、王世隆、马全福等人,来到灵堂前,献上刚煮好的稻米粥 —— 那是耿京最爱吃的。

 “元帅,” 辛弃疾跪在灵前,声音哽咽,“叛徒已抓,营中安定,您放心,我们会继续抗金,绝不会让您失望。”

 王世隆和马全福也跟着跪下,身后的士卒们纷纷跪倒,营中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灵堂的布幔,发出轻轻的声响。

 当晚,辛弃疾在帅帐里召开军议,帐内点着十几根蜡烛,照亮了墙上挂着的舆图 —— 上面标着金人的驻军地点,还有起义军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