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临安闻捷众人喜,虞允文力请援师(第2页)
“朱相此言差矣!” 虞允文立刻反驳,目光锐利地扫过朱倬,“此刻虽山东义军占优,然观金人,金军仆散忠义已打败契丹义军,旦夕可回师南下,若等秋收,义军恐难抵金军主力!臣在采石矶与金军交战时,深知其骑兵之悍,义军如若仅凭步兵,恐难有胜算!”
赵构坐在龙椅上,听着群臣争论,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他回想着岳飞含冤而死的往事,心里依然是无比矛盾 —— 既想靠义军收复失地,又怕义军势力过大,重蹈 “武人专权” 的覆辙。
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辛弃疾忠义可嘉,朕心甚慰。着即授其都统制,赏物如朱相所言。至于援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的大臣,“朝廷诸事繁杂,需循序渐进。先让辛弃疾稳守山东,亦是大功一件。”
“陛下!” 张浚还想再劝,却被赵构抬手制止:“张枢密,朕知你心忧北伐。然朕近日身体不适,机务繁杂,恐难兼顾。援军事宜,待日后再议吧。”
说完,完颜九妹不等大臣们再开口,便起身道:“退朝。”
大臣们望着赵构离去的背影,脸上都露出失望之色。
虞允文攥紧了手里的疏文 —— 他知道,皇帝陛下是真的倦了,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
张浚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声音低沉:“虞尚书,陛下心意已决,咱们只能另想办法。或许。。。 可以私下联络辛弃疾,为其筹措些军械。”
虞允文点头,目光望向殿外的天空 —— 临安的阳光正好,可北方的战火还在燃烧。
他想起辛弃疾捷报里写的 “百姓扶老携幼,迎义军入城”,心里忽然有了底气:就算朝廷不派援军,只要百姓支持,义军定能走得更远。
退朝后,虞允文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去了枢密院,让人备好笔墨,给辛弃疾写了一封密信:“。。。 朝廷暂未遣援,非不愿也,实因陛下倦政。某已令淮西宋军暗中调拨五千副甲胄、万支箭矢,走水路运至济州,望君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