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语文晚自习(1)(第2页)
他轻轻翻开语文课本,熟悉的字句映入眼帘,那些故事和诗词,是他通往广阔世界的钥匙。他知道,权三金深吸一口气,沉浸在即将到来的知识海洋中。
上课铃声响起,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环视一周,发现权三金已经坐在座位上,课本和教案都准备得井井有条。
语文老师微微点头,表示赞许,然后开始了晚自习的课程。
“这节课我们接着下午没有讲完的地方继续讲。”
“你们来看看文中的这句‘风里带来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作者是如何描写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的?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权三金迅速举手回答:
“老师,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利用‘心翻的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等具体元素,使读者仿佛能嗅到那无形的春风。”
“这样的写作手法既形象又生动,而且通过这种描绘,也传达了春天带给人们内心的变化和希望;正如我们刚刚在语文课本中所学,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权三金的回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权三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深知这只是自己不断努力的成果。在掌声中,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
“刚才老师看完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朱自清笔下的‘春雨图’,也叫‘雨润春’。”
“‘春雨图’中,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雨的细密与滋润,让我们看到了那如丝般轻柔、无声却润物的春雨,正如诗中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种描写不仅传递出春天的气息,还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你们能否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现在同学们朗读并理解‘春雨图’中的意境,稍等一会儿老师来和你们共同学习一下朱自清笔下的‘春雨图’。”
权三金伴随着同学们的朗读声,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那细腻的春雨拂过脸庞,心中的画面逐渐与文字融为一体。
同学们纷纷点头,权三金也深有感触地应和着,他的目光再次投向课本中那充满诗意的文字。
教室里的朗读声渐渐停止,老师微笑的问道:
“既然你们现在已经把这部分读完了,现在就由老师带领着你们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春雨图’!”
“老师在课文里找到3句描写有关‘春雨图’的,现在老师想把它们单独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这句话写了春雨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王元飞举起手,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这句话通过‘最寻常’和‘两三天’强调了春雨的频繁与持久,展现出春雨那种不急不躁、细腻入微的特质,它不似夏雨那般猛烈,却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
“‘可别恼’口语化,让人读之亲切!”老师满意地点头。教室内,同学们纷纷陷入沉思,体会着春雨带来的细微而深远的影响;老师点头称赞,目光扫过教室,鼓励着更多同学发表见解。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师找出的第2句—‘树叶子却绿的发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这句话写了春雨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龚荣飞忖片刻,轻轻举起手,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
“这句话通过‘绿的发亮’和‘青的逼你的眼’展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性,它让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生机盎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语文老师微笑着点头,接着说:
“最后一句‘泥土的气息,在雨后显得特别清新’,你们认为这句话又揭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呢?”
周志轩犹豫了一下,缓缓举起手,目光中透露出一丝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