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爱吃汉堡排的秦逍

第126章 道德与法治课(5)(第2页)


 窗外阳光洒进,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面庞,求知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悄然生根发芽。


 “经过例题的学习,通过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想说说自己的想法的学生请举手。”


 学生们争相发言,周至轩同学站起来说:


 “移项帮助我们重新排列方程,将未知数集中到一边,常数项到另一边,让方程变得简单直观。”


 扬老师赞赏地点头,并补充道:


 “没错,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掌握它对于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扬老师接着说道:


 “除了移项,我们还需要注意等式两边的平衡,无论是加减乘除,都不能破坏等式原有的平衡;理解这一点,对于解决方程至关重要。”


 龚荣飞同学点点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师,如果我们解一个实际问题的方程,怎么保证结果的合理性呢?”


 扬老师微笑着回应:


 “好问题。解方程时,我们不仅需要数学上的正确性,还要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确保我们的答案符合现实逻辑。


 “那学习到这里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完整步骤就是:”


 “1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一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放等号左边,常数项放等号右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 1。”


 “老师先来帮着你们分析一下,将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即可得出x和y的值,进而确定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


 “通过联立方程2x = y - 100和5x = y + 200,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方程相减消去y,得到3x = 300,解得x = 100。再将x代入任意一个方程求出y,得y = 200。因此,新工艺废水排量为200 t,旧工艺废水排量为500 t。”


 这样,我们就验证了答案的合理性,既符合数学逻辑,又契合实际情况,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通过这种严谨的方法,我们不仅能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龚荣飞同学听后豁然开朗,感慨道:


 “原来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理解与运用,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真是受益匪浅。”


 扬老师点头赞许:


 “正是如此,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和逻辑性,希望你们今后在学习中,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除了课程开始之前说的有关‘移项’的来源,还有一种溯源就是在约 820 年,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着有《代数学》(又称《还原与对消计算概要》),其中,“还原”指的是“移项对消”隐含着移项后合并同类项,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的“方程”章,更早使用了“对消”和“还原”的方法。”


 “这些历史渊源不仅丰富了数学的内涵,也让我们明白,数学的发展是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


 “正如,我们不断汲取知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深化理解,助力自身成长。”


 “正如丛书精挑细选,精心译制,构建起坚实的知识体系,我们亦需不懈学习,融会贯通,为未来之路奠定稳固基石。”


 权三金和教室里在座的其他同学听到扬老师的话语之后,纷纷点头,心中涌起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要像权三金一样,博采众长,融汇古今,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新时代的知识传承者;扬老师微笑着总结道:


 “今天的探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启迪。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将文化自信融入血脉,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劳模工匠们为榜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矢志追求个人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下课了,杨老师走出教室,权三金的脑海里还在想老师讲的有关‘移项’的相关知识,他决心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将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