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爱吃汉堡排的秦逍

第147章 数学课(16)(第2页)


 “再来看青铜食器,鼎、簋、簠等各具特色,鼎的厚重象征权威,簋的圆润代表和谐,簠的方正如矩寓意秩序,这些食器不仅是饮食工具,更是礼制文化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古人严谨的道德观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通过这些青铜器,我们能窥见古人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和对社会秩序的坚守,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铜器还会制作成兵器,用于军事方面,如西周虎纹青铜戈、商目雷纹铜刀、商青铜勾戟、商铜马首剑(刀)、钺、殷墟青铜矛;这些兵器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铸造技艺,更体现了商周时期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对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


 “这些兵器上的纹饰同样寓意深远,虎纹象征勇猛,雷纹代表威严,勾戟寓意坚韧,马首剑彰显力量,钺象征权威,矛则代表锐利;每一纹饰都是古人对战神信仰与力量崇拜的体现,映射出他们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对勇士精神的赞美。”


 “青铜乐器有:商兽面纹铙、鼓、铙、商兽面纹铃,这些乐器不仅音色悠扬,造型独特,更蕴含着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礼赞,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青铜器农具有:商青铜锸、商青铜耒、商青铜凿、商西周青铜铲,这些农具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反映了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尊重和对农耕文化的深厚情感。”


 “青铜器的镜子有:‘商光芒纹镜’和‘西周黑漆古铭文青铜镜’,这些镜子不仅映照容颜,更映射出古人对美与自我认知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是古代生活美学的重要体现;它们见证了古人生活的精致与智慧,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利簋(青铜食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四羊方尊(青铜酒器)高58.3厘米,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


 此时历史老师讲的有些口干舌燥了,就暂时性放下手中的课本,拿起放在教学电脑旁边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


 “四羊方尊的精湛工艺和独特设计,不仅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更彰显了古人对礼仪文化的重视和对神灵的敬畏。”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每个坩埚(gan guo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你们知道这说明了什么?请郭丘成同学来回答一下。”郭丘成站起来,思考片刻后回答:“这说明商代已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和协作能力,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成就。”老师点头微笑,继续讲解。


 “郭丘成的回答非常准确。这不仅展示了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规模与复杂,更揭示了当时社会组织的高度协作与分工,体现了古人对工艺技术的极致追求和对国家象征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