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风雪中坚韧前行(第2页)
权三金在慢慢消化着语文课老师所讲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看到了自己在风雪中坚韧前行的身影,感受到内心深处那份对未来的坚定与希望,仿佛那片洁白的雪花,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屈的光辉,激励着他勇敢面对挑战,追寻心中的梦想,让诗意成为前行的力量。
权三金心中深吸一口气,眼中光芒愈发坚定,心中那颗种子悄然生根发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他决心以诗意的坚韧,面对生活的风霜,让内心的纯净如雪般闪耀,在每一个挑战中绽放出生命的华彩,坚信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学生们,接下来老师再来在《咏雪》的基础上来延伸拓展一下,拓展内容如下:”
“宋代苏轼在他的《谢人见和雪夜诗》中写道: \"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道出了对谢道韫比喻的称赞和对\"渔蓑\"佳句的赞美。谢道韫有了一个别名:\"咏絮女\"。之后,\"咏絮女\"成为才女的代名词。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样的判词,其中\"咏絮才\"指的就是谢道韫,也是借指《红楼梦》中的才女。”
通过这些历史上的典故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雪不仅是自然界的独特现象,更是文化与智慧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雪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感与哲思,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学生们,你们刚刚学完《咏雪》,现在老师带领着你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在学习之前,你们都知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古代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有名的少年。你知道的有哪些呢?现在请各位积极的畅所欲言!”
在课堂上,气氛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古代那些年轻而才华横溢的英才们的故事。
权三金也不例外,他想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甘罗十二岁拜相的典故;权三金心中充满了敬佩,他讲起了王勃六岁能文,七岁作《滕王阁序》的传奇故事。
在课堂上,同学们热情地分享了关于孔融让梨和曹冲称象等古代智慧与勇气的佳话,教室里充满了对这些美德的赞美和敬仰。孔融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在年幼时就展现出谦让的美德,将大梨让给兄长们,而自己选择了较小的一个。而曹冲称象的故事则展示了他小小年纪便能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难题,通过巧妙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些故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讨论中体会到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语文课老师听了学生们的畅所欲言,微笑着点头,感慨道:
“这些少年英才的故事,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缩影。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聪颖的少年——陈元方。”
“陈元方年仅七岁,便以机智聪慧闻名乡里。他曾在父亲与友人的约定中,巧妙应对友人的责难,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智慧与从容。他的故事不仅令人赞叹,更激励着后人以智慧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有关《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学习目标有:(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现象;(2)了解谦辞、敬辞,积累文化常识;(3)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感知,理解“方正”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学生们,老师来介绍一下陈寔:陈寔(shi),字仲躬,颍川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是东汉时期官员、名士;陈寔出身寒微,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
“其子陈纪、陈谌并着高名,时号‘三君’;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人,陈寔长子,享年七十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纪于遭党锢后,发愤着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