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天山南北好地方

节后的天山北麓。

乌市。

这里是天山南北最为繁华和热闹的地带,没有之一。

满大街都是红色的标语和横幅,这是属于时代的特色。

几辆卡车正在街边装运人员和物品。

一群年轻人在卡车边上聊天,气氛很是热烈。

有当地人路过这里看了他们一眼,很快认出这些浑身都是劲头的男女青年应该是兵团的子弟们。

他们是第一批兵团职工的子弟,在50年代跟随父母来到本地落户。

兵团内部不少人都认为这批优秀的年轻人将是兵团的扎根西北的未来。

毕竟这些年轻人从五六岁开始生长在这里,这里是他们的家,比起那些内地来的知青他们更有建设和扎根这里的理由和动机。

不光是部分人如此想,在场的年轻人里大部分也是这种态度。

在他们看来建设天山南北这种事,还得由他们这些兵团子弟们来牵头带动,冲在最前面!

故而大部分的年轻人在看到内地知青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高高昂起下巴。

这可不是因为傲气,而是不太喜欢某些人来到这里后垂头丧气的样子。

没有谁会喜欢嫌弃自己家乡和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的家伙。

春节刚过,作为表率,一批兵团干部子弟被分配到天山南北各地去当知青。

今天是兵团子弟们给前往最艰苦的南疆地区当知青的朋友们送别的日子。

他们早就在先辈的身上知道了南北疆的差距和各地的艰苦,所以早已习惯了这些的他们没有流露出唏嘘或者悲戚,反而个个斗志昂扬、摩拳擦掌。

与内地的孩子们从小想着长大了当科学家或者工人阶级不同,这帮孩子们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好接过父母手中的建设工具继续建设天山南北,完成他们童年的梦想。

今天的送行有些与众不同,兵团子弟中最优秀的几个都来到了现场。

他们都静静的看着两个男青年在握手道别。

这两人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别人家孩子”,也是兵团职工所有家长口中提到就会赞不绝口的唯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