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金光雪莲(第2页)

 崔老不是地质学家,做不出更多的解释,但这里很肥沃就是了。

 真正走进梯田,才发现在外围见到的仅仅是梯田的冰山一角。笼罩在烟岚间的真面目却是另一种景象。

 不仅仅是梯田,修竹畔、繁花前,约莫有三五亩的平坦土地,按理说是修堤筑田的好地方,一栋貌似青螺的三层阁楼,盘旋扭曲,扶摇而上。

 四周点缀着三座卍字亭,有浅溪穿流而过,不远处有一湾湖水,整个湖泊仿佛半地下湖一样,上方有新月形的梯田占了湖面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梯田下方有粗壮的石柱支撑,明显是人为堆垒。

 溯流而上,浅溪的上游是一汪两米见方的碧潭,上面有一座细窄的九叠瀑布,瀑布两侧的梯田依着它的跌宕层层而上,仿佛一个张开的蚌壳夹住这座主峰分割出来的小峰。

 白驹山号称万山万瀑万湖十万梯田,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外一直是六万多亩。不过据先祖笔记上说白驹山的所有梯田加起来有十九万亩多一点,这也仅仅是白驹山的三分之一而已,剩下的是雪山、瀑布、湖泊还有树林。

 一阶阶青石路很平整,且四通八达,通过大大小小的石桥相连,尽头总能不经意间见到亭台楼阁,缓缓的溪流如玉带环绕。

 “白洋,你们是准备种田还是准备修园林啊。”崔老在溪水里洗了洗手,忍不住吐槽道。

 一路走来,他们不知道看到了多少的人文建筑,尤其是田埂上、悬崖边的被弄成盆景的奇松怪柏,都开始无语了。

 “本来就是想弄口吃的,南明永历皇帝与宋应星有一面之缘,听说粮食的品质除了与品种、土壤、气候相关之外,与风水、生长环境还有音乐相关,才有了白驹山梯田,从几千亩到十多万亩,这几百年来越来越大,民国时期到达巅峰。”白洋指着习习山风吹来的方向说道“:你们难道没听见什么声音吗?”

 “优雅清扬,这是笛子的声音,难道不是有人在吹吗?”不仅是崔老其他人也环顾四周寻找吹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