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和牛三吃(第2页)
“因间”二字旁,有行小字批注:“今之外资,亦如古之乡人,可利而诱之,可威而胁之,使其为我所用。”唐·本杰明合上书,墨香在鼻尖萦绕——古人的智慧果然穿透时空,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能源博弈,核心都是“人心”与“利益”。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艾娃探进头来:“先生,午餐准备好了。”
“知道了。”唐·本杰明将《武经总要》放回书架,特意调整了角度,让它与旁边的《孙子兵法》对齐——这两本书,总能在他困惑时,给出最朴素的答案。
下楼时,餐厅的长桌上已经摆满了餐具,水晶吊灯的光芒在银质餐盘上反射出璀璨的光。米歇尔正坐在主位,拿着手机对着餐桌拍照,看到他下来,立刻举着手机炫耀:“你看厨师的手艺,简直是艺术品。”
唐·本杰明走近才发现,今天的主菜是和牛,厨师竟做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摆放在一个巨大的白瓷盘里,周围用芦笋和小番茄做了点缀,像件精心设计的摆盘艺术品。
“王师傅说这是他新研究的菜式。”米歇尔拿起刀叉,眼睛亮晶晶的,“快尝尝,专门聘请个总厨就是不错。”
最左边的和牛是西式炭烤,选用的是A5级雪花和牛的眼肉部分,烤得外焦里嫩,表面刷着黑松露酱汁,切开时粉色的肉汁缓缓渗出,脂肪在高温下融化成琥珀色的油花,与松露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醇厚的奶香。唐·本杰明叉起一块送入口中,肉质入口即化,脂肪的丰腴与松露的泥土气息在舌尖交织,几乎不用咀嚼就化作满口鲜香。
“这是用备长炭烤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刚好让脂肪融化却不破坏肉的纤维。”厨师王师傅站在一旁,恭敬地介绍,“酱汁是用勃艮第红酒熬的,加了点黑胡椒提味。”
中间的和牛是日式寿喜烧风格,选用的是牛五花,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状,在特制的铸铁锅里用黄油煎至半熟,再裹上生蛋液。蛋液的滑嫩包裹着和牛的油脂,入口先是蛋液的清甜,紧接着是牛肉的醇厚,最后在舌尖留下一丝淡淡的昆布高汤味。米歇尔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这个蛋是伊势丹买的无菌蛋,特别香。”
最右边的一道,竟是中式的红烧做法。选用的是牛肋条,切成大块,用冰糖炒出糖色,加绍兴黄酒和八角焖煮了三个小时,肉质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酱汁浓稠得刚好挂在肉上,旁边还配着几块用同样酱汁卤制的萝卜。唐·本杰明夹起一块,牙齿刚碰到肉,纤维就顺着纹理散开,酱汁的甜咸中带着一丝黄酒的醇厚,完全没有西式做法的油腻,反而有种家常的温暖。
“这道是按淮扬菜的红烧技法做的。”王师傅解释道,“先用冰水浸泡去血水,再用砂锅慢炖,让酱汁慢慢渗进肉里,萝卜吸了肉汁,比牛肉还好吃。”
除了和牛,餐桌上还有几道配菜,每道都精致得像艺术品:
-一道是冰镇龙虾沙拉,波士顿龙虾的肉被拆成小块,拌着牛油果和芒果,淋上柠檬汁和橄榄油,清爽的酸甜刚好中和和牛的油腻,龙虾肉的弹嫩与水果的多汁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道是松露烩饭,意大利米煮得软硬适中,每粒米都吸饱了帕玛森芝士和松露的香气,上面撒着现刨的黑松露碎,香气浓郁得几乎要溢出来,米歇尔舀了一勺,满足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