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止戈茶室谈话(第2页)
马克迪的手指在茶杯上顿住:“身份?你要干什么?”
“巴拿马的公司需要一个法人。”唐·本杰明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这个人要和我有八分相似,年龄不超过三十岁,名字叫维克托·布克。”
“维克托·布克?”马克迪猛地抬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变成哭笑不得,“《战争之王》里那个军火商?你还真是敢想。”他靠回椅背上,手指在太阳穴上按了按,“这可不是办张假护照那么简单,你要的是从出生证明到社保记录的全套信息,等于凭空造一个人——这要是被查出来,我这局长不用当了,直接进监狱蹲一辈子。”
“华雷斯那上百公斤可卡因,够你坐稳局长的位置了。”唐·本杰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而这个身份,能让你以后的‘政绩’源源不断。能源联盟的交易、墨西哥的渠道、甚至南美那边的货,都需要一个干净的壳子来运作——维克托·布克就是这个壳子。”
茶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枪声——那是前堂的客人在试枪,沉闷的响声被厚厚的墙壁过滤后,变得模糊而遥远。马克迪盯着茶杯里晃动的茶叶,像是在计算这笔交易的风险与收益。
“你要的不只是信息,是一个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了许多,“fbi的系统里有前科的人太多,但要造一个‘从未出错’的人,比抓十个毒枭还难。”他顿了顿,忽然笑了,“不过我们训练卧底时,倒有过类似的方案——给你个建议,让他是个孤儿。”
唐·本杰明抬眼:“孤儿?”
“对,孤儿。”马克迪的手指在茶桌上轻轻敲击,像是在勾勒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出生在加州的海边小镇,父母在他五岁时死于车祸,被教会孤儿院收养。十五岁那年,孤儿院失火,所有档案都烧没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早期记录模糊。”
他看着唐·本杰明,眼神变得专注:“然后他被一个远房亲戚收养,带去了阿根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所国际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去了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了个能源贸易的本科——这些学校的国际部档案管理松散,很容易‘补’进去。”
“毕业后呢?”唐·本杰明追问,指尖已经开始发烫。
“毕业后在阿根廷的一家小能源公司做助理,去年那家公司破产,他才回到美国。”马克迪的语速越来越快,思路显然已经清晰,“这样他的社会关系就极其简单——在国外待了十五年,没朋友,没同事,甚至没什么社交账号。回到美国后住在圣迭戈,租了间公寓,邻居都是些打零工的移民,没人会注意他。”
他拿起茶杯,这次喝得很慢,仿佛在品味自己构思的这个身份:“社保号用加州的老号码段,税务记录只报过去年的——一点兼职收入,够糊口就行。没有信用卡逾期,没有交通违章,甚至连手机套餐都是最基础的那种——一个‘透明人’,存在感低到让人不会多看一眼。”
唐·本杰明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飘动的树影。这个方案确实周密——孤儿身份解释了早期记录的缺失,海外经历切断了国内的社会关系,简单的履历让他看起来像个不起眼的普通人。最重要的是,“刚回国”这个设定,能完美解释他为什么突然出现在巴拿马,出现在能源联盟的交易里。
“年龄设定在二十七岁。”他补充道,“脸型八分像,但眼睛要比我窄一点,左眉骨上添个小疤痕——这样熟人乍一看认不出,查起来又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