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关家村有一个砖厂(第2页)
苏浩直接问。
供销社在这个时期那可是结交甚广的单位。像眼前的水果,更主要的是蔬菜、副食品、日用杂货等等,都从他们手里出。
钱多的“大烟泡论”,和钱广大的“那玩意儿论”不是没有道理。
关键是,他们的基层供销社遍布乡镇,采购员也经常蹬着自行车下乡,消息灵通。
苏浩要给刘家庄弄砖,找他准没错。
“你要买砖?”
钱广大问道。
“买也行,用猪肉换也行。”
加上梁仓、栓柱和他捐献的11头野猪,刘家庄手里现在有26头大小不一的野猪。总计得有七八千斤猪肉。
“嘿,换啥?你要多少?”
又是说道:“少了,几千块,万把来块,让他们白送你了。多了,从我这儿换成钱,跟他买,保证让他们给你便宜。”
“最少得10万块!”
苏浩伸出两根食指一搭。
刘家庄建砖窑,需要多少块砖,苏浩也咨询过他的空间管家——谭雅1号。
谭雅1号的回答是,建一个体积为10立方米的“隧道式”砖窑,大约需要5290块标准砖。
一次可以烧制3200块标准砖。
从烧制到出窑,大致需要3天的时间。
又据刘慧祥讲,京西一带的农村里,还没有砖窑。建成之后,不但可以免费供应本村受灾户翻盖房屋、院落用,还可以卖。
于是要建就建最大的、最好的。
便是想着要建一个100立方米的大砖窑。
这个时期的人,喜欢这个“大”字。诸如“大生产”、“大丰收”、“大运动”、“大建设”、“大发展”等等。
这就很费砖了。
苏浩又让谭雅1号给计算了一下,100立方的砖窑,整体长度那就要达到120米长,4—6米宽,砖窑的高度大约也要在3米以上。
加上烟囱等,简单的办公场所、围墙等,大约需要10万块标准砖。
“有点多,不好搞!”
钱广大一听这个数字,眉头紧皱。猛地似是想起了什么,一拍自己的脑门,“关家村!把它给忘了。”
说着,便是从沙发上站起,来到办公桌旁,开始打电话。
“关家村?”
苏浩听到这个名字,也是一怔,“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哦,对了……”马上想起来了,这名字是从颚府那里听来的。
颚府那5门迫击炮,就是送到着管家村的。
“关家村有一个砖厂。”
钱广大打完了电话,重新回到苏浩身边的那个沙发上,还把一张纸条递给了苏浩,“找他们大队书记,叫‘关长顺’。
他手里有一批砖。
给你个最低价,3分钱一块!”
“确实不贵。”
苏浩点点头,他听刘慧祥说过,市场上最低一块砖要卖到5分钱。
苏浩也大致知道原因,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砖厂,生产力低下,基本上都是用“砖模”,就像是制作蜂窝煤一样,纯手工制作砖坯。
产量小不说,还耗费人工。
所以农村盖房,绝大部分人用不起砖,只能自己脱“土坯”。
像苏家的房子,下半截是石头的,上半截就是土坯的。
“给不给送货?”
苏浩又问。
关家村,位于四九城的东边,和刘家庄正好打对角,这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他给你解决不了。”
“拉的时候,还是我给你想想办法吧。拉到哪里?”
又是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