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你看不看的,我也是“高小毕业”!(第2页)

只是,那“变频调速”技术,依然有点太过超前。

“好!”

看到那吴老坐下,显然是得到了某种答案,虽然苏浩没有说那“变频调速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但几乎所有人还是爆出一声大吼!

这个时代,大毛援建了种花家156个项目。

但要消化,还是需要时间的。

但也激发了种花家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的热情,“老中青三结合”等技术创新方式,在每一个企业里几乎都有。

苏浩的回答,能够让吴老这种技术权威心服口服,机械厂的干部职工还是很满意的。

集体荣誉感倍增。

“这是给咱机械厂长脸呢!”

从莫书记、崔厂长以下,几乎所有的机械厂职工,都是以一种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台上的苏浩。

“苏浩同志,我想问你一个关于液压技术方面的问题!”

后排,又是一个大中院校的嘉宾站了起来。

“请讲。”

苏浩很是客气地说着。

“我看你们研制的这台电动制砖机,采用了两套‘高压成型’技术。一个是曲柄连杆机构,这是一种机械压制成型技术。

我懂的。

但是另一套,你说的‘液压成型’,就有些不懂了。

能详细讲讲吗?”

这可就是和刚才吴老问的,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了。苏浩能回答清楚吗?

所有的人又都是把目光聚焦在苏浩的身上。

尤其是郑部长,更是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苏浩。

“不能!”

却是没有想到,苏浩摇头,拒绝回答。

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他不能回答。不过,还是给了那人一句话:“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郑部长!”

“嗯?”

众人一起看向了郑部长,不明白苏浩何以这样说。

“小苏啊,我的那点秘密你都知道啊?”

郑部长听到苏浩提到了他,不得不说话了。

“进展如何?”

苏浩问着。

郑部长摇摇头,“不理想,遇到了技术难关。嗯?”忽地郑部长抬头,又是看了一眼苏浩,看了一眼他面的那台电动制砖机。

陷入了沉思。

1957年初,一机部下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包钢设计制造出1150初轧机。

1958年,又下达了设计和制造12500吨水压机的任务。

本来,当年下达的任务,是要当年完成的。

但由于当时研发力量不足的缘故,直到1960年5月,两大重点产品才基本完成。

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1150初轧机和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实现了两颗“卫星上天”的目标。

质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不能独立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

当时,这两项任务,都是交给一重来完成的。

一重,前身为一机部第一重型机器厂,在山西省,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人家是属于重工企业,第一机械厂生产的主要是民用机械。跟人家相比,第一机械厂在一机部的份量,还是要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