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再次得吃,地方守备旅!(第3页)

 你想想,以后咱每占一座城,就拉两千人组成守备旅,剿匪、修路、征粮全能干,主力部队只管往前冲! 

 这叫‘前方打仗,后方放羊’,两不误!” 

 说到治理地方,张元初最近脑袋都快熬成核桃仁了。 

 打下郃肥、除州这些地儿容易,可收拾小鬼子留下的烂摊子才叫头疼。 

 就说税收这事儿吧,小鬼子在这儿蹲了几个月,跟蚂蟥似的把老百姓吸得只剩骨头渣。 

 现在他得掰着手指头跟老百姓算明白账,不然跟鬼子有啥区别? 

 就说小鬼子的缺德事儿,国府在的时候,虽说底下人也有贪腐,但田税好歹还按百分之二十五收。 

 结果小鬼子一来,首接涨到百分之六十,还得按旬交! 

 啥概念?老百姓种一亩地收一百斤粮食,得交六十斤给鬼子,剩下西十斤还要交租子、买盐买布,能活着就算命大。 

 商税更是离谱,卖颗白菜都得交三道税,还强制发行军票。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鬼子印的废纸,买东西时逼着你用,等你交税的时候,人家又说“军票不算数,只收现大洋”。 

 合着老百姓被当猴耍,钱全进了鬼子腰包。 

 张元初收复这些地儿后,第一件事就是扒掉鬼子的苛捐杂税。 

 田税首接砍到百分之二十,比常志清那会儿还低五个点。 

 有人说这会不会太狠了,财政扛不住?他拍着桌子说:“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收上来的税也是臭钱!” 

 再说了,好多农民没自己的地,租种地主的田还得交租子,要是税还高,非逼得人卖儿卖女不可。 

 商税这边更讲究!张元初把乱七八糟的税全砍了,就留交易税,还分三六九等: 

 卖烟酒化妆品这些奢侈品的,税率高点 

 卖菜卖米的民生物品,税率低得几乎可以忽略。 

 有人问为啥这么干?他说:“菜贩子税交多了,就得压老百姓的菜价,到头来苦的还是种地的。” 

 至于那些小作坊、小工厂,生产布匹这类日用品的,税点低。 

 生产烟酒的,对不起,多交点!反正有钱人不在乎这点钱,正好补贴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