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来自北方的诉求!(第2页)

可这么多年过去,住在这的基本全是斯拉夫人。

所以张元初也没驱逐他们,没强行算他们天朝籍,就给他们自由选择:

想回斯拉夫?可以啊!边境不拦,随时请便。

不想走?也行,按天朝本土税率缴税就成。

咱们不搞种族歧视,一视同仁。

要做生意?开工厂?统统没问题,正常缴税啥都让你干。

一开始这些斯拉夫人可高兴了,终于不用再被斯拉夫国的“战时体制”折腾了。

那体制坑得要命:农民种粮,除了留点口粮,剩下的全得上交,一年到头存不下粮。

万一明年闹个灾荒,直接饿肚子。

现在呢,缴完税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一家人吃两年都吃不完。

这日子原本过得挺美。

可人嘛,总向往更好的活法。吃饱了,就看见差别了。

有些跑去天朝本土做生意的商人回来一说,大伙儿全炸锅了:

啥?那边上学学费才五块?学校还管饭?吃得还不错?

进城打工挣得也多?

隔三差五就能吃上肉?

物资丰富,政府还在商量减免农业税?

好家伙,原来我们刚吃饱,人家都已经吃上肉了!

教育普及、学校包餐、经济红火……这种好事怎么就没我们的份?

为什么不在我们这儿建学校?修交通?开工厂?

有人就点醒了他们:虽然这儿现在是天朝领土,可你们国籍还是斯拉夫的啊!

万一战后斯拉夫要求把你们接回去,现在投入不就打水漂了?

再说了,学校教的是汉语,你们娃咋学?

老百姓不服了:汉语怎么了?不能学吗?我们这代不行,下一代还不行吗?

于是,他们就走上街头了。

我们住在这片土地上,国籍你得给我们改!改成天朝籍!

我们的孩子也要公平受教育!我们也要享受一样的政策!

就这样,人群一路游行到军营门口。

这不,到了军营门口,也不硬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不是闹事,是请愿。

硬闯军营?那性质可就变了!

“真是无妄之灾!无妄之灾啊!”

朱蒙望着军营外黑压压的百姓,脸色跟苦瓜没两样。

他在赤城待了这么久,俄语日常交流早就没问题了,老百姓喊什么,他听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