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抵达港口,西陆风波!(第3页)

坦克方面,日耳曼军集结了三千多辆坦克、两千七百多架飞机。

斯拉夫军则投入九千六百多辆t34坦克,和八千多架飞机。

这还只是前中期的规模,双方打得异常惨烈。

谁都明白这一仗的关键:日耳曼若输,将彻底转入战略防御;斯拉夫若败,则需休整良久、无力再攻。

中期过后,日耳曼从其他方向调来援军,追加约五十万兵力、三千架飞机、五千辆坦克,誓要夺胜。

斯拉夫军也随之大规模增兵,后续又调集一百多万陆军、三千多辆t34、四千多架飞机奔赴前线。

战役持续了一个半月,直到八月中旬才结束。

最终,日耳曼军战败。

斯拉夫军在此战中先后投入约三百二十万兵力、一万两千多架飞机、一万三千多辆t34坦克。

日耳曼军则投入约一百六十万人、五千八百多架飞机、八千多辆坦克。

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单日空战规模最大时,双方参战飞机总数超五千架,堪称史上之最。

日耳曼军此役之败,并非战斗力不及,而是被斯拉夫军以量压倒。

库克战役失败后,日耳曼在东线再也难以阻挡斯拉夫军的推进。

毕竟日耳曼的豹式坦克再先进,数量也太少,不到现役坦克的五分之一。

十几辆t34围着一辆打,再强也得趴窝。

空军也是同样道理,斯拉夫飞行员的素质或许不如日耳曼。

但他们靠的是人海战术,每次空战都是几架围一架。

在性能没有代差的情况下,日耳曼飞行员只能饮恨长空。

自此,斯拉夫军展开了大规模反攻,不断收复失地。

很快,他们就重新攻入乌兰,将日耳曼军一路击退。

而他们的目标,显然还不止于此。

当年日耳曼用坦克击溃他们,如今拥有了数量优势的斯拉夫,也将坦克大量配发部队,步坦协同全面推进。

日耳曼装甲精锐在库克被围歼,失去了最大的装甲优势,只能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