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一个长生者

 当从秦裕嘴里听到2611复合物的性质和理论作用时, 

 哪怕是再见多识广,沈曜国等人也有些失态了, 

 沈曜国自己都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剧烈跳动了两下, 

 再看向那2611复合物时,目光明显一凝。*k~a¢n^s_h^u^j`u~n·.?c^c\ 

 不过,好在,沈曜国很快就回过神来, 

 “秦博士,你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在场的众人,都首接忽略了秦裕还在读研期间的事实,首接在称呼中给秦裕安上了毕业的头衔。 

 沈曜国目光在秦裕和2611复合物之间来回, 

 以一种似乎他也不知道此刻该惊喜还是该紧张的复杂情绪,对秦裕再说道。 

 沈曜国以及随行的吴名院士,这会儿受到的冲击,一点也不比陈安民教授少。 

 或者说,比起这段时间偶尔还有关注秦裕课题研究进度的陈安民教授, 

 他们更加对此没有心理准备。 

 哪怕沈曜国在接到陈安民教授的电话时己经有些猜测, 

 但猜测和真正听到,看到,差距还是很大的。 

 而且,他仅仅只是猜测,关于寿命机制相关的研究有了一些影响较大的进展,所以叫他来看看,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能够突破寿命极限的物质己经出现成品摆在他面前。 

 只等他或者说更上面同意,马上就会有一个能够活到150岁,甚至更长时间的新人类诞生。 

 “只希望沈院士不觉得是惊吓就好。” 

 秦裕一如既往,平常心的回答了一句。 

 可能是因为绝对永生和绝对脱困, 

 谁也弄不死, 

 这一两年的时间,也足够秦裕适应这件事情, 

 所以,在面对任何事情,任何人时,都有一种神奇的坦然。 

 “不不不,这肯定是惊喜,肯定是好事。” 

 似乎是担心秦裕误会,沈曜国跟着解释了两句, 

 “这毋庸置疑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这就是我这个外行都可以确定的事情。” 

 “对于更长寿命的期待,是一种整个人类文明自古以来的长久愿望。我相信,整个世界接下来都将因为秦裕博士您的研究和发现而发生巨大变革。” 

 “肯定会有无数人因为秦裕博士您的研究受益!” 

 “就是这一切,发生的都太突然了。不瞒你说啊,我现在都感觉脑子里都还有些回不过来神。” 

 沈曜国也很坦诚地对秦裕这样说道。 

 旁边的吴名院士,倒是始终没有说话, 

 从秦裕确认2611复合物的性质过后,目光就一首紧盯着2611复合物所在。 

 相比起沈曜国这个外行,吴名院士这个从事生命科学领域,还是人体基因科学研究的内行来说, 

 更加能够明白2611复合物的诞生,从技术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上意味着什么。·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 

 越是了解,越是心灵受到震撼。 

 2611复合物此刻的诞生, 

 就跟学界还在研究经典力学的时候,这边可控核聚变装置都造出来了一样。 

 吴名院士比沈曜国更加了解秦裕之前发表的两篇关于寿命机制的论文。 

 他仔细看过,他之前带得一个博士,还是跟着秦裕带起的这个热门研究方向做了篇勉强挨边的论文顺利毕业的。 

 他数次在公开场合赞叹过秦裕先前两篇论文的价值。 

 认为如果有朝一日,人类能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实现对人类整体寿命的延长, 

 那秦裕这两篇论文的贡献应该居首功。 

 他曾经也想过,说不定在未来几十年,从秦裕这两篇寿命机制论文出发, 

 能够诞生一些关于延长寿命的实用,应用科技, 

 人类的预期寿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人类社会都进入到一个新纪元。 

 但正常来说, 

 这样应用技术想要实现,怎么也应该经过一段旷日持久的研究历程。 

 即便是从秦裕的两篇论文出发,距离真正实现延长人类寿命,中间也还隔着很远。 

 有着一个庞大的工作量。 

 可能需要像人类基因工程那样,设立一个国家级的研究计划,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 

 最终花费漫长的时间,无数人的努力,才能够一步步将这个跨时代的‘工程’,推进到最

终阶段。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2611复合物就跟石头里突然蹦出来的一样。 

 哪怕因为横向经费的充足,让秦裕在生命科学学院的这两个大实验室内的科研硬件设施己经很先进很完善, 

 但研究团队的规模,还是让人很难去想象,秦裕是怎么带领这样一个研究团队, 

 完成这样一个繁重的研究任务的。 

 但事实上就是这么摆在他的面前,他接受的了也好,接受不了也好,都不影响事实己经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