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穷举的奇迹与末日(第2页)

 “按照目前负熵研究院掌握的情况,最坏的情况下,意味着什么?” 

 “老领导,最坏的情况我们想可能是地球生态崩溃,重构。” 

 还是011研究所的负责人,给出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回答,然后再进一步进行了解释, 

 “在236藻类在全球水域中取得绝对竞争优势过后,大概会有几种可能。” 

 “第一种,就是在我们日常感知中什么也没有发生,地球的生态圈,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承受了236藻类蔓延带来的变化。” 

 “在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中,我们人类并短时间内并没有感知到太剧烈的生存威胁。” 

 “但即便是这样,长远看,依旧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 

 “藻类在海洋生态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海洋生态圈又是地球整体生态圈中的大半部分。” 

 “如果在同生态位中,只剩下236藻,意味着多样性消失。·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用控制论的话来说,就是鲁棒性变得极差。” 

 “如果未来有一天,恰好有一种生态圈变化,对236藻的生存再产生威胁,让236藻短时间内灭亡,而原本的其他藻类显然不太可能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由此产生的影响,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如果那时候,人类依旧需要依赖地球生态生存,等待人类的还是灭亡。” 

 “而除了这个最好的可能,其他能够推测到的情况,可能还要差一些。” 

 最好的情况都是人类灭亡的风险极大提高。 

 而更差的情况…… 

 “藻类在海洋和水体生态圈中,占据着底层生态位置。藻类大面积巨大变动,势必会影响到海洋和水体生态圈中更上层生态结构中的一切生物。” 

 “我们现在也无法预知,在海洋生态中的各类动植物,是否能够适应236藻类带来的这种底层生态变化。” 

 “如果有一些生物无法适应,可能会引发整个生态链中,大量海洋动植物灭绝,然后诱发海洋生态系统大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动。” 

 “在目前,我们依旧没有办法脱离地球生态圈独立生存的情况下,我们依旧属于生态圈中的一环,我们可能在灭绝的那部分生态中,也可能能够熬下来。” 

 “这应该算是第二种情况。” 

 “然后是第三种,也是最差的情况。地球上的氧气,绝大多数,百分之七十都来自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藻类。” 

 “236藻类大面积取代原有藻类和同生态位其他植物,可能会导致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变动。” 

 “如果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过后,人类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人体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的, 

 氧气含量低了很难活,高了也未必能够适应。 

 “即便最终带来的氧气含量变动,在人体可以承受适应的区间,但生态圈中其他动植物未必能够适应,同时大气的变动,可能会进一步诱发气候朝着极端方向变动,进一步导致生态圈中其他生物无法适应。” 

 “在大量动植物灭绝的情况下,气候环境,大气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地球生态圈整体可能会出现崩溃。” 

 “以地球生态目前的复杂度来说,可能会在生态崩溃之后,逐渐完成重构,大量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动植物会大量繁衍,获得生存优势,形成全新的生态圈。” 

 “但人类未必能够坚持到地球生态圈完成重构,也未必能够适应完成重构之后的地球生态环境。” 

 “目前,我们还在抓紧分析236藻类的性质,确定是否有相关可能性发生。” 

 这位011研究所负责人的话说完之后, 

 小会议室里,又再沉默了一会儿。 

 这位老领导揉了揉眉头之后,又再抬起头,望了望小会议室的天花板, 

 毋庸置疑, 

 哪怕一切再突然, 

 此时此刻,整个人类文明也己经来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境地。 

 目前航天技术的发展,也就只是在月面基地上常驻了数百人而己, 

 要是脱离了地面的支持,月面基地这数百人也存活不了多久。 

 也就是说,时至今日,人类文明依旧没有办法完全脱离地球生存。 

 只能说,有时候真正意义上末日危机的到来, 

 往往可能都未必有那么‘惊天动地’, 

 而是在悄无声息间,一切就都己经在无人察觉的角落里发生。 

 在历史自然而然往前推进的过程中,文明就己经走进了死胡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