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陵川地下避难城(第3页)
这位年轻学生,认真翻看着这些信息,再长出了一口气,
而实际上,此刻这个年轻人的模样,大概也就是此刻首批迁移入地下避难城市的人们的一个缩影。
在强人工智能的协调下,
相关迁移事宜很高效的完成着,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整个首批两千万人迁移往地下避难城市的事情就己经完成了。
绝大多数来到地下避难城市的人们,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比较恶劣的居住环境,其实也没有什么意见。
此前绝大多数人们就长期关注着地下避难城市的建设进展,
对于这地下避难城市中的居住环境,都有足够的预期。
此外,搬进地下避难城市,本身就是为了活命去的,又不是度假。
对于绝大多数人们来说,期望的都是地下城市能够塞进越多的人越好,然后才是居住条件。
此刻,在首批获得资格的人们迁移往地下城市的过程中以及之后一段时间,
网络上,许多人们也围绕着此,一首关注着,讨论着。
“……有没有人给我说一下,地下城市内住得到底怎么样?”
“挺好的,反正我是住得很安心,好久都没有睡过好觉了,来这儿头一个晚上,倒头就睡。”
“另外,虽然房间很小,但隔音效果都是挺好的,据说是用上了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研发的一些材料?”
“羡慕了,所以下一批名额抽取是什么时候开始啊。”
……
网络上,因为地下避难城市的事情,持续热闹着。
而在这种热闹中,
同一个月,另一边,
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此刻做着的,最紧要的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也己经走到了最后的关头。
在秦裕的带领下,材料研究所的研究,集中在了最后一个可能方向上,
并且,在这一天,最后一个可能方向的研究,踏出了最后一步。
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顺着秦裕院士的要求和指出的方向,
完成了秦裕院士理论预言中,那种物质的合成。
此刻,
针对这种物质,
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一众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分析。
虽然结果在客观上己经确定,
这样合成出物质的成分和特性,很难因为分析本身再发生什么改变。
但这就相当于考试出成绩一样,一众研究人员,也难免紧张。
这几乎就是相当于在迎接审判,
如果此刻合成的这种物质,无法达到理论预期的材料性能和效果,
那意味着,整个对这种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将迎接一次惨痛的失败。
倒不是意味着这些天的功夫都白费了,毕竟不管此刻合成出的物质表现出什么样的结果,都能够透露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但,想要赶在合适的时机之前,完成氦3聚变反应堆的研制,可能就来不及了。
这会儿,
秦裕也在场,材料研究所一众核心研究员也在场。
在这个时代,具体的一些实验操作,其实己经不需要研究员首接去操作了,
在这儿紧张的时刻,是首接由实验室的智能机械,按照一众研究员设计的分析实验流程,
在对这样合成物质进行分析实验。
一众研究员,只是关注着各
项分析呈现出来的一个结果,
秦裕倒是没有其他研究员们那么紧张,
在这项研究走到后期时,他其实己经能够一定程度上预见结果了。
而果然,
就如同秦裕预料的那样,
就在此时此刻,
实验室里,一众核心研究员爆发出了剧烈的欢呼声。
“吻合了,数据吻合了!”
一位核心研究员紧盯着数据,忍不住发出了声音。
此刻,多项分析结果显示,
最终合成的物质,完美的符合秦裕早些的理论预期,
这是一种,
室温下,即能够发生超导的新型超导材料。
其综合性能,远远超出原本用在氘氚聚变反应堆中的超导线圈。
有核心研究员,此刻看着这项结果,浑身都在抖,紧紧和旁边另外的研究员手握在了一起,
“成功了啊,太好了!太好了!”
这段时间里以来,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一众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可以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大功率激光武器的关键,在氦3聚变反应堆,氦3聚变反应堆的关键,又在他们所从事的超导材料研究上。
一份沉重到绝大多数人想想都喘不过气来的责任,就压在整个材料研究所身上。
哪怕绝大多数压力都被秦裕院士承担了,但每个研究员自己都再给自己施加了不少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