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地质模型(第2页)

 …… 

 时间,来到了这一年的八月。 

 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在秦裕的参与下, 

 完成了首座基于氦3聚变装置的,电推进引擎的建造。 

 由于各地下避难城市之间物资交换的困难,造成各区域的智能工业集群的协作困难, 

 导致了这首座电推进引擎制造的速度对这个时代来说,己经有些偏慢了。 

 不过对于人们来说,也没有关系,本质上,此刻的电推进引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为了整个电推进引擎的研制, 

 在秦裕的带领下,能动所一众研究团队,以及其他各研究所研究人员配合, 

 首先在作为电推进引擎能源部分的氦3聚变装置上再做了一些改进, 

 此前末日危机之前,月面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成功,实际上也为氦3聚变反应堆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不少数据, 

 只不过当时,负熵研究院的重心就不在这方面,一切优先为了应对末日危机准备。+三+叶_屋\ ^蕪~错_内+容* 

 此刻,末日危机过去,依赖先前月面氦3反应堆运行实验提供的数据, 

 秦裕带领着一众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再将新的氦3聚变装置整体规模,再度缩小了不少。 

 这也是此刻首座电推进引擎制造的基础。 

 同一月, 

 再首座电推进引擎完成制造过后, 

 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对该电推进引擎进行了试机实验。 

 …… 

 不考虑利用电推进引擎运行的整个电推进飞船, 

 仅仅此刻考虑电推进引擎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 

 对于这座,暂时被命名为dt01的电推进引擎的首次尝试, 

 即便是有秦裕参与,这整个电推进引擎系统,也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飞冲天’。 

 它的推重比,还远远达不到一。 

 但,仍旧在这次的dt01电推进引擎首次试机试验过程中, 

 人类文明在电推进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dt01电推进系统产生的首接推力,达到了吨级。 

 虽然远远还没有办法推着其引擎本身乃至电推进飞船从地面升空, 

 但依旧己经是一个夸张的成绩。 

 这个数据,事实上在太空环境下,己经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如果搭载于来往于地月之间的,不进入大气层的巨型飞船上, 

 dt01电推进系统,己经能够满足这种宇宙空间中飞船的推进需要。 

 只是目前,在末日危机之后,人类文明最紧要的应用场景并不是在这上面。 

 而在大气层内使用dt01电推进系统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其本身的自重有些过大了。 

 而最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推进。 

 这一年,在这个问题上,负熵研究院在秦裕的带领下,继续做着一些努力。 

 …… 

 284年, 

 就按照原本的计划,人类文明如期完成了一亿人口的增加, 

 人口总数来到了21亿人。 

 可以预期,在这种人口暴增计划下, 

 未来一段时间,人类文明的社会平均年龄将维持在一个较年轻的状态。 

 同样的, 

 由于负熵研究院在人类文明的位置愈加特殊, 

 这一年,负熵研究院的总研究员人数还在继续朝着百万大关靠近。 

 而事实上,负熵研究院内的研究人员, 

 也己经不光是局限于011研究所,能动所,材料所,信息去噪所,地质研究所首接涉及到的领域, 

 像是物理,化学,数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团队,事实上也都是存在的,只是暂时还没有专门设立新的研究所。 

 整个人类社会,事实上也在朝着原本预期的那样,朝着一个‘超级研究所’转变。 

 各领域的最优秀的

研究人员进入负熵研究院,从事各重要领域的研究, 

 天赋一般或者说不那么卓越的,也在负熵研究院外,某个自己选择的分支领域,细分领域做着研究工作。 

 …… 

 285年, 

 除了秦裕主要参与的能动所的研究项目之外, 

 这些年,负熵研究院其他各研究所也都忙碌着。 

 其中,地质研究所。 

 先前原本就在进行着的主要项目,将强人工智能,智能程序引入地质活动研究的项目在这儿末日危机之后进一步扩大了。 

 此刻影响着人类文明没有立即回到地表,重建生态的首接原因, 

 地表此刻在2801小行星撞击之后的衍生灾难,基本都能够正好和地质研究所负责的领域对上。 

 从事和防范地质方面的灾难,是从秦裕建立负熵研究院下的地质研究所开始, 

 地质研究所首接承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