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星际长城(第2页)

 还提出了一个关于环月电磁轨道炮的持续运行计划, 

 即,因为目前环月电磁轨道炮天然的弊端,也就是发射之前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运行,实现‘弹丸’加速过程,才能够完成电磁轨道炮的发射, 

 这个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干脆,就只能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减少这个问题的影响。 

 计划就是,让环月电磁轨道炮干脆长期处于运行状态,持续在预加速弹丸这个过程中循环, 

 这样,当需要发射电磁轨道炮的时候到来,也能够节省一些预加速弹丸的时间。 

 反正, 

 支撑环月电磁轨道炮的几座氦3聚变反应堆也是单独为环月电磁轨道炮建设的, 

 持续运转环月电磁轨道炮需要消耗的能量,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也不值一提。 

 此外, 

 先前人们考虑过的,利用环月电磁轨道炮朝着太空中‘抛射物质’, 

 将环月电磁轨道炮用在航天发射上,最后并没有成形。_0,0\暁¢税\蛧^ `免~费!越.读* 

 主要是环月电磁轨道炮运行一次花费的能源,对比此刻人类文明主要的航天运力装置,电推进飞船并没有什么优势, 

 目前,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有了电推进飞船,电推进飞船依旧是最方便的运输方式。 

 而同样是这个时候, 

 星火太空城,自然也己经彻底完成了建造。 

 就如同原本计划的那样, 

 利用月面的生产力以及地面的生产力一道, 

 人们在月球轨道上方,建造了一座有些像超大宇宙空间平台的太空城市。 

 整个太空城市整体外观,像是一个巨大的滚筒, 

 延中心的轴心缓缓环绕运转, 

 以给太空城市内部,实现一些重力模拟的效果, 

 内部的话, 

 则同时带了一些过往空间站和此刻月面城市内部风格的延续, 

 还吸收了一点,人类文明曾经在建造地下避难城时候的经验。 

 太空城市内部,实际上就由若干个超大型舱室空间组成。 

 由于在太空环境下,以及这些年,人类文明材料学领域的一些进步, 

 太空城市内部单个舱室,比此刻最早月面城市的舱室空间都要大很多, 

 加上穹顶之上的模拟天空,身处于星空太空城内的感觉,也不会太压抑。 

 出于‘星火计划’的目标, 

 人们往这整个星火太空城市上,加装了数百座电推进引擎, 

 给这座星火太空城市,赋予了在太空中一定程度的移动能力, 

 同时,在星火太空城内,规划了智能工业区的存在, 

 保证了在其独立存在的情况下,依旧有一定程度的工业生产能力, 

 有复苏文明的可能。 

 某种程度上, 

 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在规划这个星火太空城时,己经尽可能将人类文明此刻能够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了它, 

 生活在星火太空城市中的人们平日里或许感受不到,但这些在危机情况下,都可能增加星火太空城幸存下来的可能。 

 在华新社, 

 对星火太空城建造完成的报道中,提到了一句话, 

 “……我们自然希望,星火太空城永远没有被真正用上那一天。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星火太空城的存在是不得不有的。” 

 “在我们愈加朝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更大空间范围的危机总是容易不期而至,我们无法确定,我们下一次将遭遇的危机是什么,只能尽可能做好准备。” 

 单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 

 星火太空城的建造,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它既不能够产出什么资源,也无法对人类文明整体带来什么太大的生产力增长, 

 建造它过程中消耗的生产力,远比在月面或者地面新建一座同样规模的城市更高, 

 它也无法对于人类文明的科技发展提供什么特别的帮助, 

 但从人类文明延续的角度来说

,它又是必不可少的。 

 在星火太空城建造完成过后, 

 也有人提议,干脆将整个负熵研究院都搬入星火太空城内。 

 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最后还是仅只将末日基因库搬了进去。 

 而其他的星火太空城内的常驻人员,也是人们自愿申请,根据一定条件抽签和筛选出来的。 

 …… 

 到人联纪元15年, 

 伴随着,人联纪元之初,负熵研究院,人联提出的几个目标, 

 武研所的两种用于星际环境的武器研究,瞭望观测阵列,星火太空城等相继完成, 

 踏入一级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许多技术发展,都己经得到了兑现,彻底兑现成了人类文明的实力,工业生产力。 

 也在这一年, 

 人联,正式宣告, 

 之前提出来的,月面开发建设计划,己经得到初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