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后秦裕院士时代(第3页)

 没了秦裕院士,许多人们潜意识里就认为,人类文明需要面对更艰难的发展环境了。 

 不过突破到河系级文明之后, 

 至少此时此刻,在晋升到河系级文明之前,人类文明的惰化倾向大概是扫除了大半。 

 人联纪元130年。 

 基于此前秦裕留下的‘秦裕-人类-斯托’大一统理论, 

 人们继续尝试着,从理论层面出发,将理论层面的突破,落到实际上的技术研发和突破。 

 理论上来说,基于新的大一统理论和基础领域突破, 

 人们在能源,算力,通信,运力领域,都应该能够有根本性的进展,跨时代的突破。 

 只是,哪怕人们往这些方向逐步逐步投入着大量研究资源, 

 负熵研究院作为人类文明的科研核心,也在这些方面持续做着努力。 

 但显然,这依旧需要一些时间。 

 不过,这些年过去,人们在这些方面倒不是完全没有进展。 

 像是在能源领域, 

 以此前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合作的聚变技术为基础继续向下, 

 基于理论上的突破, 

 在新的技术路径下,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及相关研究团队, 

 将最新的聚变装置,核心位置的最高温度,在持续运行中,维持到了超过五亿度的高温,以及相应的超高压环境。 

 让人类文明的聚变技术,距离聚变技术的终点,重核聚变再更近了一步, 

 此外, 

 人类文明目前主要使用的电推进系统,在保持功率的情况下,其整个系统结构的体型, 

 也被人类文明基于理论突破,很大程度上缩小了。 

 以至于,让各行星,卫星表面,各城市之间,基于电推进飞船的往来,都更加频繁许多,对比其他交通方式,很大程度上拉高了占比。 

 而在这一年, 

 在原先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合作建造的那个引力干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 

 人们也在设计和计划更大规模的引力发生实验装置的建造,以摸索和研究基于引力技术的无工质推进引擎的研究。 

 可以说, 

 人类文明目前的发展速度其实也己经不慢, 

 或者说,目前人类文明这种发展速度,才是正常情况下的‘科技大爆炸’。 

 只是秦裕院士还在时,人类文明的运转效率,发展速度有些超乎寻常的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