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放弃治疗(第2页)
在一般武馆里,能达到明劲水平的学员可被视为核心人物。
杨佩元显然察觉到了这一点。
尽管柱子练习狮形桩时偶尔会有劲力爆发,但频率仍然不足。
他还称不上真正的明劲武者。
然而,仅用两天时间便练出劲气,这样的天赋实在惊人!
杨佩元向何裕柱详细介绍了明劲武者的相关信
息:“掌握三门形桩即可成为正式的明劲武者,而若能精通十二形桩,则可达到明劲巅峰。”
提到此处,杨佩元目光中充满自豪。
确实无需提醒柱子要谦虚谨慎,因为他的天赋令人惊叹。\b_a!i`m¢a-s/y+.+c·o`m¢
谁能想到有人能在两天内同时掌握两门形桩呢?
选择习练国术,就需要保持这份志气,这对柱子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习武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大器晚成,真正的武道天才往往在十几岁时便显露出天赋。
到了二十多岁,正是武者生理和心理的最佳状态——气血旺盛、实力强劲、精神饱满。
许多宗师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段崭露头角。
到了三十至五十岁,则是武者的黄金时期。
而一旦超过这个年龄段,随着年老体衰导致的气血衰退、旧伤积累以及精神状态的下滑,无论多么优秀的武者都会逐渐退步。
所以,越早崭露头角,成为宗师的几率越高。
以柱子现在的表现来看,无疑是一位潜力巨大的宗师胚子。
何裕柱认真聆听师父杨佩元的教导,对国术的理解逐渐加深。
他意识到,上次在巷子里遇到的壮汉已是暗劲巅峰,而师父虽为国术宗师,但因重伤等原因实力大减,这才让对方敢于向一位宗师发起挑战。
即便如此,杨佩元依然重创了那名壮汉,再加上何裕柱的果断出手,最终解决了这名强敌。
如今得知这些真相,何裕柱深感庆幸,同时也更加渴望提升自己的实力。
若是自己能达到宗师级别,便无需担忧太多。“柱子,既然你展现出这样的潜力,我也不再有所保留。
除了太极元功拳之外,我们太元功一脉还有一套身法秘籍,你仔细听好。“杨佩元表示已完全认可这位徒弟。
随即,他将太元门传承的提纵术传授给了何裕柱。
看到这套身法后,何裕柱惊喜不已,这不正是小说中描述的那种飞檐走壁的轻功吗?掌握它的话,自己的安全系数无疑会大幅提升。
……
“所谓提纵术,是通过训练使人行动轻盈迅速,达到身轻如燕的效果。
比如江湖传言中的飞檐走壁,若能将提纵术练至大成,并配合内劲,就可实现。“杨佩元解释道。
他又提到,习练提纵术同样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为何师父一直强调桩功的重要性。
何裕柱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何桩功被视为一切的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其他都无从谈起。“师父请放心,这方面我绝不会松懈。“
何裕柱对遇到这样一位国术师傅心存感激,格外珍惜练习的机会。
杨佩元点头后,分享了提纵术的要领,但因天色已晚,何裕柱便停止了练习。
提纵术与桩功紧密相关,他打算晚上站桩时结合练习。“行了柱子,今天就到这里吧。”
杨佩元说。
何裕柱留意到师傅气色日渐不佳,心中忧虑,却也知道无能为力,于是简单告别后离开。
走在回家路上,何裕柱脑海中浮现出聋老太太的身影。
作为四合院中最年长的人,按剧情设定她出生于1885年,今年六十五岁。
关于她的身份,剧中并未明说,但她曾为同志编织草鞋,后来获得英雄家属的身份。
何裕柱怀疑她可能与宫廷有关,在听到李保国提及药膳时更坚定了这一想法。
无论如何,他决定侧面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