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异想天开(第2页)
“吴组长,军区支持的资金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张少校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尽快见效。我们这土坯木架结构,冬暖夏凉,成本低,建设快,完全符合军区尽快出成果的要求。”
“您要是能额外申请到大量免费砖瓦指标,我们当然欢迎,否则,只能按计划进行了。”
抬出军区大旗和预算限制,让吴明砖瓦化的建议成了空谈。
“这……”
吴明被说的有些尴尬,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
结果,转头又开始了。-d^a¢n!g`k_a′n~s-h\u^.`c¢o?m`
不懂装懂,经常对发酵床的铺设厚度、湿度调节指指点点。
“这稻草铺这么厚干嘛?浪费!”
“湿度是不是太低了?加点水!”
甚至想插手菌种培养。
陈建华表面恭敬:“吴组长说得对,有道理。”
但转过头,该铺多厚还是多厚,该保持什么湿度纹丝不动。对菌种培养这种核心环节,更是严防死守,以技术保密要求高、操作不当会导致全军覆没,耽误军区任务为由,婉拒吴明及其干事靠近。
吴明气得牙痒痒,却抓不到把柄。
陈建华的策略很简单,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用军区的任务压他,用村民的实干堵他,用核心技术的壁垒防他。
让吴明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屈又无可奈何。
眼看乱指挥无效,吴明终于祭出了刘长海准备的杀招,技术抹黑!
几天后,吴明带着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穿着白大褂的老者来到了青山村。
他得意洋洋地介绍:“陈顾问,这位是我们县农科所德高望重的畜牧专家,郑明德郑老!郑老听说了你们这个纸条养殖,很感兴趣,特意从百忙之中抽空来指导工作!”
郑明德板着脸,眼神挑
剔,一副学术权威的派头。
他根本不屑于看热火朝天的工地,直接要求去发酵床制备区和菌种。
培养室是一个临时搭建、严格消毒的棚子。
在发酵床原料堆旁,郑明德抓起一把混合好的稻草、锯末和菌种基料,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捻了捻,眉头拧成了疙瘩:
“胡闹,简直是胡闹,这算什么发酵基料?比例混乱,杂质过多,你们知道合格的发酵床需要多高的碳氮比吗?”
“知道不同菌种对载体粒径的要求吗?就凭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想分解粪污、促进生长,异想天开!”
他声音尖利,充满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