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跑了。(第2页)

 告别后。 

 吴庸迎了上去,“继教授,您等我?” 

 继国立笑道:“是宋校长在办公室等你,跟商量下课程的问题。半天没见你人,我正好路过,也是凑巧了。” 

 “不过我也有事儿找你。” 

 “您说。”两人一边闲聊着,朝着中文院系那边走去。 

 对于继国立这位教授,吴庸对他的感观很不错。 

 有事儿吴庸也乐意帮忙。 

 没一会儿。 

 来到了宋清照的办公室外。 

 在外边办公的老师们倒是没有学生对吴庸那般疯狂,要签名,要合影之类的。 

 只是多少对吴庸好奇。 

 低头窃窃私语。 

 老教授停了停脚步,踌躇几许,才开口,“小吴老师,在课堂黑板那首《江城子》,我想求一副墨宝。” 

 “我知道,你的墨宝的价格非常高,我也没有这么多钱……” 

 老教授犹豫了几秒,才艰难说:“你看,十万……可以吗?” 

 对于网络上那动辄上百万求吴庸墨宝的价格。e_z\晓`税!网/ ~首!发- 

 继国立这十万。 

 的确是少,少得可怜。 

 但这也是他目前能拿得出手的钱。 

 别看他在京大当教授,在社会地位极高,也时常上节目。 

 也有不少通告费。 

 但这些钱,除了维持日常生活,其余一分不留,全部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当中。 

 这也是这位老教授如此拮据的原因。 

 “十万?”吴庸诧异。 

 “我知道这些钱有点少……”继国立越发不好意思起来,一张老脸泛红,“这样吧……我写个借条,就以网络上的价格如何?” 

 吴庸摇头,“继教授您误会我的意思了。” 

 继国立不解。 

 吴庸说:“我啊,从来没有想过以所谓的‘墨宝’而赚取钱。至于网络上所谓传闻动辄上百万,几百万,您也不用在意。” 

 “我的字帖,不会出现在市场上。” 

 “至于‘墨宝’两字,继教授您可就是折煞我喽。” 

 “所以,”吴庸说:“如果您喜欢,也别说什么钱不钱,俗气。我给您写就是了,费不了几个事儿。” 

 继国立说:“这,这不太好吧?” 

 吴庸敲了敲宋清照办公室的门,里面传出了进来两字,吴庸打开了门。 

 “宋校长。” 

 “宋校长。” 

 宋清照坐在办公桌后,对两人温和的笑说:“来啦?坐。继教授您站着作甚,快坐。” 

 吴庸瞅瞅桌面上的毛笔字帖,其中一幅字帖,还写了一些字。 

 小篆体。 

 吴庸对小篆研究过一段时间,但不长,不属于内行。 

 可宋清照这手字体,的确让吴庸几分惊艳。 

 都说字如其人。 

 这首字,一如宋清照本人一般。 

 外慧内秀。 

 还别说,宋清照书法水平,在蓝星中,真能进入吴庸所见过绝大部分大师当中的前十。 

 瞧着吴庸的目光。 

 宋清照笑笑,“随便写写,让你这位书法界的大宗师,见笑了。” 

 吴庸汗颜,“害,瞧您这说的。” 

 宋清照看看他,站了起来,将笔递给他,“来上一幅?” 

 吴庸愣了下,“啊,这不太好吧?” 

 “是不乐意让我们见识你的墨宝啊?”宋清照笑呵呵的说:“继教授在等着呢。” 

 继国立这位老教授倒也是落落大方,哈哈一笑,“您听见了?” 

 宋清照笑道:“这地方您来过不少回,您知道的,不太隔音。” 

 然后宋清照瞧着吴庸。 

 得。 

 本来还想着回到家之后,再给这位继教授写的,现在看来不写不行了。 

 既然盛情难却。 

 吴庸也不迟疑,接过宋清照的笔,在洁白的字帖上,下笔如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诗在蓝星中,大名鼎鼎。 

 是诗圣苏轼在公元1075年纪念亡妻,所写的一首诗。 

 在后世诗词界。 

 思人的大成之作。 

 苏轼这一生中,写过的诗词非常多,风格多变。 

 最出名,莫过于吴庸在诗词协会上那首《水调

歌头》! 

 在蓝星中,一说苏轼。 

 大家都只知道,他是诗人。 

 不知道的是,在古籍记载中,苏轼最出名的是书法,同时还是画家。 

 诗词,只是他其中一道。 

 吴庸落笔的速度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