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第二场公开课!(第3页)

 “在这期间,曾担任过内阁中书,顺天乡试同考官,江南道御史等职位。” 

 “虽然都是些有职无权的谏官。” 

 “但在当时的紫禁城内,没有人否认高鹗的才华,以至于给出了一句‘凡在有目,谅皆欣赏’极具赞誉的高评价。” 

 “年少时,才华横溢,却是落魄不遇,年过半百,才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这也导致了他的前半生,有了类似于曹雪芹先生一般的境遇和人生体验,才能续写出曹雪芹先生后西十回如此佳作。” 

 “以他的才华,若是写另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在今时今日,必然会获得更高的声誉。” 

 “正因为他是红楼的忠实读者,不忍看红楼后续丢失。这才让这位极具才华的高鹗,冒着极大风险,做出了续写红楼,这种极高挑战,选择了与一位天才并立,接受后人审视和评价!” 

 “‘困厄失意,才华过人’,这八个字,足以形容高鹗一生。” 

 吴庸缓缓说:“由此可见,顾同学你刚才所说的第一条,高鹗无才,并不成立。” 

 前排中。 

 司徒老点点头,“小吴说的不错,这的确是当时大家对高鹗的评价,很高。” 

 话筒中。 

 突然传来一声不适宜的声音,“就凭这一点,也不足以证明,后西十回,就是高鹗续写。” 

 这人正是周成国。 

 他站了起来,盯着吴庸,眸子中流露出了愤恨和怨怒。 

 来了! 

 来了! 

 许多记者激动。 

 “快,拍下来。” 

 “将他的表情,拍下来。” 

 “终于来了。” 

 “周成国第一个忍不住跳出来了。” 

 “哈哈,看看吴庸怎么回答!” 

 吴庸丝毫不着急,这次似笑非笑的反问道:“请问这位周教授,可曾听过脂砚斋这个名字?” 

 许多人皱眉。 

 或是愕然。 

 显然是没有听过。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听过的。 

 周成国也在其中,他嗤笑道:“脂砚斋,是在五年前某个古文吧里面,出现的一个人物。” 

 “红楼原名叫石头记。” 

 “当时这个脂砚斋便是在贴吧内,再度评价了关于红楼,发布的东西在当时的确引起了不小人关注。” 

 “但东西太过于莫名其妙,且非常残缺。因此,根本不能作为参考。” 

 周成国看看吴庸,讽刺道:“你现在搬出的这个脂砚斋,如果以此为依凭,你觉得大家会相信?” 

 许多人第一时间搜索这个脂砚斋起来。 

 果不其然。 

 还真在一个比较老的贴吧内找到了。 

 就如周成国说的,批评和资料,都非常惨残缺,根本不能作为依据。 

 吴庸笑道:“周教授说的很对,的确脂砚斋给出的资料不完全,也很残缺。但正是因为这个残缺,在我眼里,这才是自古以来,评价红楼后西十回并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写,最重要,也是最权威的证据!” 

 疯了吧? 

 你在说什么你知道? 

 台下大家眼睛瞪大。 

 前排的文学界炸锅了。 

 “我靠,这吴庸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最重要,最权威的证据?” 

 “搞笑吧。” 

 “肯定了,这吴庸是得了失心疯。当时多少教授,红学爱好者,权威机构研究好一段时间,都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来,难道这吴庸一个人,还能比得上一大堆人?” 

 “狗急跳墙。” 

 “可不是,这是要开始胡搅蛮缠了。” 

 “这是被抓到痛脚了。” 

 “看他怎么解释!” 

 所有人目光下。 

 吴庸当然也听到了前面的声音,不缓不急看了眼他们,“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就是因为某些自以为是的人看不懂,才导致这份重要的资料,评价成‘没用的资料’。” 

 哗然一片。 

 大家都傻眼了。 

 某些自以为是的人,看不懂? 

 这是在指,前排那群文学界的人?或者是指,所有人?

 如果是后者,你吴庸这是要得罪所有人啊。 

 如果是前者,这无疑是,首接讽刺某些机构和红学爱好者,以及研究红学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