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董白的嫁妆:并州!!(第2页)
李儒道:“太师所作所为,和渭阳君何干?祸不及家人,难道卫将军不知?”
刘岱冷冷道:“祸不及家人的前提是惠不及亲属。”
李儒并未慌乱,行礼道:“卫将军明鉴,渭城君的嫁妆是...并州!!”
............
居然是并州!!
刘岱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
董白的这份嫁妆可是太重了。
并州,为大汉十三州之一,不论地理位置还是战略位置,对整个天下都是极为重要。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但人和与天时都乃因人、因时而异,唯有地利是非人力可以轻易更改的要素。因此自古以来占据地利,就是占得先机,往往更为关键。
并州,北扼阴山要塞,南控河洛门户,东屏太行天险,西带黄河襟带,自古便是"表里山河"的军事地理典范。
并州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两山作为并州天然屏障的同时,更具备居高临下,突击左右的优势。
并州东出可侵扰河北,西进可威逼关中,南下可首进中原,北上可进军漠南。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襟西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巨镇, 非贤莫居。
明代军事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强调:“并州据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诚自古必争之地也。”
春秋时期,晋国凭借并州地理优势称霸中原。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正是依托太行山南麓地形取得战略主动。赵简子建晋阳城时,特别选择“城高西丈,环城蓄水”的防御体系,使其成为当时最难攻克的城池之一。
战国时期,为了争夺此地,秦赵两大当世强国倾尽国力,并且赌上两国国运,打响了长平之战。最终秦国获胜占据上党,并坑杀赵国西十万降军,从此赵国再无还手之力。后续秦国以占据上党高地的巨大优势,逐步蚕食赵国领土,赵国最终被灭。
秦汉之际,并州作为抗击匈奴的前沿,蒙恬“筑城武塞,因河为固”的防御体系即以此为基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州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刘琨守晋阳十年,牵制前赵兵力;北魏道武帝以平城为都,开创北朝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