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孙策与孙权(第2页)

 刘岱道:“蛟龙入海,猛虎归山,恐怕不久之后,江东之地就要尽为孙策所有了。” 

 审配眉头微皱:“孙策借父之名,区区莽夫而己,为何主公这般重视?” 

 刘岱道:“孙策孙伯符此人,虽政治方面一塌糊涂,但其勇猛过人,能征善战,江东之地,皆是庸庸碌碌之辈,绝对不是他的对手。`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而他的兄弟孙权孙仲谋,虽军事方面一塌糊涂,但政治和用人冠绝当世,这兄弟二人配合,恐成孤之大患。”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孙吴能成为三国之中国祚最长的一方,除了运气之外,和这二人关系也很大。 

 审配道:“关东纷乱,兵祸连结,这些日子有许多的百姓逃难至我关西,因安置田地不多,司隶校尉府上下官吏颇费脑筋,主公,不如将他们迁徙至凉州如何,此处地广人稀,足够容纳。” 

 刘岱思考片刻,轻轻点了点头,叫来亲卫,道:“传孤之命,任王凌为典农将军,驻守凉州,一为防守异族,二为屯田之事,携带流民至凉州,务必重视。” 

 屯田, 是刘岱入主关中后便立刻定下的方略,即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 

 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 

 屯田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5民 5;使用私牛者,官3民7。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离开需当地官府所开路引。军屯以士兵屯田,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正是因为屯田之策,关西在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后来即便刘岱开启一次又一次的大战,也没有出现缺粮的情况。 

 按照司隶校尉府的政策,流民来关西落户,必须屯田一年,所产之粮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编户齐民。 

 关中虽有土地分配,但凉州土地空虚,需要大量人口。 

 而且凉州战乱频发,其荒地比关中更多,屯田的效果应当比关中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