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第3页)

 “区区虚名罢了,吾受之有愧啊!” 

 苏轼并没有多么高兴,面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也是淡然地回答道。 

 在苏轼心中,他己经输给了辛弃疾。 

 【苏轼生于西川眉山,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母亲程氏知书达理。弟弟苏辙同为文坛大家,三人合称“三苏”。】 

 “哦?” 

 “没想到后世之中,也有父子三人同为文学大家的例子!” 

 曹操愣住了,吃惊地说道。 

 他本以为,“三曹”己天下无敌。 

 可是,宋朝又出现了“三苏”!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苏轼幼年时,受父亲严格教育,博览群书,少年时己显文学天赋。】 

 【1057年,苏轼与苏辙同科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读其《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惊叹:“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因欧阳修误以为该文为门生曾巩所作,为避嫌将其列为第二名。】 

 “这误会可就大了!” 

 “不过这宋朝的科举,采用的糊名制度,倒也值得学习借鉴!” 

 唐太宗李世民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 

 糊名之后,才能做到真正的唯才是用,避免出现任人唯亲。 

 不过世家门阀那边肯定不会同意,推广下去肯定困难重重。 

 慢慢来就是了! 

 李世民相信自己的魄力,以及房玄龄等人的能力。 

 【1061年,苏轼通过制科考试,获“百年第一”的评价,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变法。】 

 【苏轼认为新法过于激进,上书批评“青苗法”等政策损害百姓利益,遭新党排挤,于是自请外放。】 

 “又是党争!” 

 “为何这后世王朝总有这么多的争斗?” 

 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皱起了眉头,疑惑不解地说道。 

 唐朝有著名的“牛李党争”,宋朝又有“新旧党争”,明朝也有“东林党”的存在。 

 在嬴政看来,这些文官们都是太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