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港珠澳大桥,银蛇舞东海(第3页)

 “后世之人在建设大桥方面,竟能达到如此成就!” 

 “甚至傲立于世界之巅!” 

 唐玄宗李隆基一拍大腿,惊喜地说道。 

 看来后世虽然经历了“八国联军”那样的耻辱,但还是重新站起来了! 

 后世真可谓是,继汉朝之强盛,承隋唐之昌隆! 

 【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通过动态监测、调整航道等措施保护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现代工程思维。】 

 【此外,还采用低噪音路面、减震装置等技术降低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看来后世之人,对于环境生态的保护,做的很到位啊!” 

 唐太宗李世民背负双手,点了点头说道。 

 他觉得也要推广这样的措施,不能为了发展而忽略环境。 

 大唐想要发展到后世那样的地步,任重道远啊! 

 没有几百年的时间,不可能达到! 

 【当然,关于港珠澳大桥的争议也不少。】 

 【因其高昂的建设成本与初期车流量较低形成对比,部分舆论质疑投资回报率。】 

 【港珠澳三地车辆,通行政策差异,如车牌限制、驾驶习惯不同。影响通行便利性。】 

 【海底隧道长期受海水侵蚀、地质沉降等威胁,对后期维护提出极高要求。】 

 【台风、地震等极端天气对超长跨海工程的耐久性考验仍需时间验证。】 

 【部分学者认为,大桥对香港、澳门的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但对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带动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步子迈得有点大了!” 

 隋文帝杨坚看到这里,皱起眉头说道。 

 他心中隐隐升起不安的感觉,他记得没错的话,大隋好像就是亡于步子太大……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中国基建实力的象征,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纽带,体现了“一国两制”下跨境合作的创新实践。】 

 【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通行政策优化,大桥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但其长期效益仍需时间检验。】 

 【港珠澳跨海大桥,盘点完毕!】 

 【我们继续盘点下一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