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武则天:都是朕的错!(第3页)

 【他中年患风疾(高血压/中风)导致理政能力骤降,需客观看待其晚年失权。】 

 【其仁厚性格在政治中显短板,如优柔寡断,但以柔克刚的政治操作,比如借武则天除权臣,展现高阶权术。】 

 “天幕说得对!” 

 “若是没有太宗和高宗的开疆拓土,哪有朕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百感交集,叹息着说道。 

 他心中也明白,若不是这两位祖宗给他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哪里能获得那么大的成就? 

 【李治是功过分明的一代雄主,是唐朝鼎盛期的实际构建者,华夏帝王中武功前十的开拓者。】 

 【他的健康与家庭悲剧导致权力旁落,个人成就被武则天时代遮蔽。】 

 【他亲手将唐朝推上巅峰,却也因人性弱点为盛世埋下裂痕。】 

 【其文治武功不逊于唐太宗,却输给了历史叙事的偏心。】 

 【若抛开武则天称帝的后续影响,单论其在位34年的政绩,李治堪称华夏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帝王之一。】 

 “唐高宗能力确实非凡,可惜被武后篡唐,避免不了被后世史官口诛笔伐!” 

 宋太祖赵匡胤看到这里,摇头叹息道。 

 若是没有武则天这个女人,那么李治的评价又会如何呢? 

 对了,如今天幕出现后,估计武则天的命运也被改变了吧? 

 【李治晚年因病委政于武则天,客观上为武则天日后称帝奠定了基础。后世常因此批评他“懦弱”或“惧内”】 

 【长期以来,由于武则天的巨大光环和其篡唐称帝的戏剧性,李治的历史贡献常被忽视或低估。】 

 【现代史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李治是一位颇有作为、功业显赫的皇帝,唐朝的极盛时期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实现的。】 

 【唐高宗李治盘点完毕,我们接着盘点下一位唐朝明君!】 

 “会是朕吗?” 

 “朕前半生应该算是明君吧?” 

 唐玄宗李隆基心中忐忑不安,迟疑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