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商业街雏形(第2页)
这俩儿都是刚需,有钱就隆重一点儿,没钱,就朴素一点儿,反正都得办。
趁着人多,一边打广告,一边拉业务。
平常照一张黑白照片,一块钱一张,现在做活动,拍两张,送一张。
要是需要拉酒席,搞典礼,那就另外详谈。
改革开放了,自己家养的鸡鸭,可以放心拿去卖钱,就算是农民,也没那么穷了。¥!零?.?点:看÷$x书( a更^新?<最t/?全ˉ¢
红白喜事,不办不行,这钱必须花。
尤其是很多老人,拍一张遗照,可能是他们现阶段最大的理想。
老人嘛,活了一辈子,到最后,为的就是一副棺材,一张遗像。
棺材和遗像,放以前,那都是有钱人的专利。
没有照相机之前,遗像都是要请画师画的,穷人哪里请得起?
现在不一样了,照张相虽然贵,但是把家里的鸡卖了,就照得起了。
村门口就有摆摊的,也不用去城里,还比城里便宜,那还不赶紧?
不是照两张送一张吗,三个老人携手来照,然后钱平摊,又可以省不少钱。
消息一传开,秦家专门照黑白照的摊子,就排满了来照相的老人。
薄利多销,倒也是一笔收入。
除了红白喜事,秦梦云也事先跟村里的妇女打过招呼,趁着人多,各家能摆摊的,抓紧出来摆摊。
有农产品的卖农产品,有手工制品的,卖手工制品,要是会做生意的,就去批发市场,进点儿纽扣啊,针线啊,松紧带啊,摆在那里卖。
人一多,有些个体户自己闻着味儿就来了,还有卖狗皮膏药,耍猴戏的,都来了。
一时间,沈家村的村口,就跟庙会一样热闹。
说起庙会,秦梦云也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她在临近公路的地方,划出一块地来,先立个土地庙,再慢慢的往里请神。
反正自家生产水泥,那神像塑起来,简直不要太快。
模子拿竹条一扎,水泥一糊,干了就开始刷油漆,刷完就披上红绸,往那儿一立。
香炉也是水泥砌的,庙门就是两根柱子,至于庙,慢慢来。
反正有神,信徒就会来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