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儿媳来了,带着她的地皮走来了
李爱玲的家,紧临江边,可以看到江水冲积,平坦而肥沃的农田。
棚户区的孩子们,低头无忧无虑的玩着泥巴,而一江之隔,对面高楼林立的浦西,已经亮起了霓虹。
同样的夕阳,映照的却是两个世界。
当然,这里是沪市,就算是农村,也比其他地方要富裕得多。
江城稍微偏远一点儿的郊区,农民的房子还是泥土和稻草搭建的,五块钱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能让众多的孩子,主动辍学。
然而在浦东,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而且,这里还有幼儿园。
这在江城有些农村,是听也没听过的名词。
李爱玲家的人口很简单,奶奶,父母,还有一个哥哥。
奶奶眼睛瞎了,靠着摸索,做着简单的手工活儿。父母是农民,眼看着稻谷快要成熟,地里的活儿每天忙不完,天快黑了,才佝偻着腰回来。
哥哥是煤炭厂的工人,二十多了,还没有对象。
在煤炭厂工作,虽然工资高,但是整天都黑黢黢的,洗多少遍澡也洗不掉身上的煤炭。
尤其是一双手,伸出来,指甲缝里全是黑的,感觉很脏,可是打肥皂洗,又洗不掉。
他父母害怕他娶不到老婆,只能不断的优化家里的环境。缝纫机买好了,电视机票弄到了,冰箱钱正在攒。
可是媒婆仍然不看好,说他们家负担太重。有个眼瞎的奶奶,还有个未出嫁的小姑子。
李爱玲父母善良,没有因为她和奶奶挡了儿子的婚姻,就走歪门邪道。
他们四处找人托媒,就是想给李爱玲找户好人家。
今天的放映员,他们是寄予厚望的。只要李爱玲嫁过去,就能变成城里人。
她过得好了,也能稍微托举一下哥哥。至少处对象,买电影票方便了。
“奶奶!”
从外头回来,李爱玲看见奶奶在屋檐下编着篓子,连忙上前:
“都说让您别做了,一会儿手又该疼了!”
她想拿过奶奶手里的柳条,却被阻止。
奶奶微笑着:
“不做怎么行?奶奶还得给你添嫁妆呢!嫁妆多一点,等你嫁过去,人家就不会瞧不起你,不会欺负你!
今天这小伙子怎么样?这可是你爸送了礼,特意找人说的媒。只要人过得去,是个过日子的,就千万别挑三拣四,人品好,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