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之巅抱着脚走路
第23章 行走在半道上(八)(第2页)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周维炯很激动,又抓住陈竹笛的手说,跟毛先生说,我周维炯不再犹豫了,知道了方向,我会走下去的,哪怕是死,就像孔子说的,早问道夕死可矣。
毛先生还说,你回去了,估计有人找你,得注意。gmd有许多人装善良,主动跟我们接近,套情报,其实就是寻找他们党内有哪些人是gCd,还美其名曰清党,说到底就是分共,就是屠杀gCd,得当心。再说了,风声紧,有人立场站不稳。最近,有很多人叛变,明摆着的党员,大多都牺牲了。没有牺牲的,也无影无踪了。这都是gmd反动派在捣鬼。他们忘恩负义,这一招特阴险。斗争要讲究策略,战争也有战争的艺术。
“斗争要讲究策略,战争也有战争的艺术”周维炯咀嚼着,有人说,我们这样,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要是这样东躲西藏,还不是等死?
陈竹笛看着,想了一会儿,低着头说,是等,但不是东躲西藏,更不是等死,是在等机会。这也是艺术,有道是,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就是这个道理。就目前来说,机会在哪里?润之说了,在农村,在gmd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大别山,三省交会,那地方应该是个好地方。你回去,按先生说的,等——恢复组织,建立组织,发展党员团员,暗地里传播马克思主义,甚至打进敌人的心脏,团结人,掌握武装,到时候,举起义旗,开展革命斗争。
分手,出了武汉,有个去湖北麻城的毛驴车停在道路旁边,在毛驴车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去麻城一个人一银圆。旁边坐个赶车的。四月份,天气不算冷,但也不算热。中年人,约莫四十岁左右,穿着灰色短褂,黑色麻布裤子,有胡须,长脸,看起来像农民。
周维炯有些迟疑,因为那时候已经有武汉到信阳的火车了,但是,不太方便。坐火车购买火车票比较难,就是买到了,也要等车。那时候,火车还不像现在按班按点,有时候,等半天,火车还不来,于是广播说,旅客们,火车晚点了,继续等。就是坐上了,到信阳,信阳到商城也是三百多里,算一算,还不如从麻城到商城划算。到了商城,已经跟表兄漆德玮写信说了回家的日期,到时候,他在县保安大队,有马,送自己回家,还是比较方便的。
这么一想,周维炯走上前问,叔叔,你这车,我一个人坐上,你还等吗?
那人说,我这车是坐三人的,一个人不划算,但是,你要是有急事儿,加一块,也可以立即起程。
周维炯想了想,觉得不就是一块钱的事情吗?再说了,像这样的事情也不多,跟表兄说了,耽误了也不太好,于是就答应了。
坐上车,周维炯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麻城距离商城已经很近了,翻过几座山,走小路,就可以到家了。周维炯给他两块银圆,又说了一句,最好是到麻城北面有个叫界岭的地方。
那人一愣说,那你还加十个铜板。
周维炯皱眉,当时想一想,麻城到界岭确实有一截路,人家要加钱,也是公平的,于是,毫不犹豫又掏出来十个铜板给了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