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出岔子了(四)(第2页)
好咧,张瑞生很高兴,又对杨晋阶一弯腰,直起身,转过头,出去了。
黄玉山是个盐商,但是,他还有许多家产,譬如当铺作坊鱼行等,至于结交官府,这里水深,不太了解。家住丁家埠岔街,是无疑问的,至于在其他城市有没有住房,也不得而知。
这些年,从三河尖拉盐,很混钱,特别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或七八月份,属梅雨季节,河道涨水,百姓遭灾,可黄玉山却趁此发财。因为他家在三河尖有个转运站,囤积百多顿食盐,要是走旱路,运输不方便,别说百十吨,就是一吨两吨,要是让驴驮着,最起码半个月才能到丁家埠。但是,要是河道涨水,一只船,十来吨,不到三天就到丁家埠了。说实话,都说发大水发大水,对于黄玉山来说,只要梅雨季节一到,他家的财源就像发大水,滚滚而来呢。
在销售上,黄玉山更是个行家,他除了在丁家埠设总盐铺外,还在县城、南溪、六安、麻埠以及斑竹园等地设销售点。
盐这个东西,对于穷人富人都重要,有道是柴米油盐,一样也少不了。可是,这年头,穷人连饭都吃不上,哪还有闲钱吃盐?但是,不吃盐又不行,容易患粗脖子病,吃不进饭,心里难过,嘴里淌清水等。没去过山里面你不知道,商城那地方,山大,水刮,缺碘,当地百姓又吃的是山水,所以,每个寨子都有三五个粗脖子,当地叫疱颈,就像鱼鹰吞不下鱼,喉咙蠕动,白眼珠凸起,看了,憋气。
黄玉山有钱,如果他不置办田地,专门经营食盐,就属正规生意。只要按时缴纳盐税,除了土匪,谁也别想打他的主意。至于土匪,这年头,只要有点家产,都组织三五个看家护院的,土匪知道了,这是拼命的事情,一般来说,也就不去招惹。黄玉山也不例外。他也组建了小炮队,共七人,都是黄氏子弟,向县大队申报过,得到批准,也属合法。
黄玉山家大业大,有了这些钱,干啥?此人脑子就不太清醒了——贪心不足,至于想干啥,脑子还是糊涂的,好像什么都想干,又好像干什么都害怕,就好像火中取栗,想,但是,又惴惴不安。对此,可他却说,做生意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漆树贵,如果不去省城,他在这里的利益早没了,哪还能发展?所以,黄玉山整天想的就是扩大生意。
山乡,水多,小溪河塘湖堰,纵横交错,形成水网。史河,鱼多,逮鱼的也多。于是,黄玉山又做起鱼行生意。
这个生意应属乡长或区长,因为鱼行设有鱼行户,所谓鱼行户,就是称秤的。给买卖双方称秤,讲究的是绝对公平,让买卖双方都放心,以此收取服务费。若仅此,算公平,也无可厚非;可是,交易当中另外收取手续费——一块钱的生意,买卖双方各收取五分钱,加起来就是一角钱。这么算,手续费就是百分之十。这么贵,就不仅仅是服务费那么简单,里面包含税和管理费,这部分纯粹是区长收入,也就是区财政收入。可是,在经营当中却流入黄玉山私人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