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不忘初心(七)
对于梯云这个想法,大家有不同看法,主要是基于根据地还不稳定,土地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有一些地主豪绅在观望,摇摆不定的人居多;同时,第一次反围剿虽说取得了胜利,但是,也给根据地来到了许多创伤,还需要一段时间回复,所以,有一小半的同志,都持反对意见。
有人站出来说,汪东阁就是苔藓,不值得出兵死拼,要是搞得两败俱伤,反动派知道了,调来大军,我们可是得不偿失。
还有人说,就是消灭了汪东阁,该咋的?一个金家寨重镇民团,一百多人,距离我们也不近,就是打下来了,也捞不到多少好处,一句话,还是得不偿失。
更有人说,汪东阁就是土匪出身,说话反复无常,属于正常,要是说话算数,那还真的日怪了。我们走了,他们来我们根据地捞一把就走,这是土匪的习性,不值得大动干戈。
等等吧,反对的意见肯定不会少。
德宗还是很支持梯云意见的,德宗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我们红军主力调动了,汪东阁就捣乱,让百姓惊恐万分,我们主力回来了,汪东阁就老实了。可此时,老百姓也是长着眼睛的,他们也在观望,主要是观望我党的态度,我们红军的行动。此时,又没有gmd大军进犯,消灭汪东阁,是个绝佳的机会,我为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人不行,不是我们说的墙头草,而是地头蛇,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到了gmd大军进攻根据地的时候,他一定会积极主动配合gmd围剿我们的,到时候,我们会吃大亏。这是其一。其二,是百姓的心。像张晓雪,气得上吊自杀,我们不能为其报仇雪恨,我们还能是百姓的队伍吗?
德宗振振有词,其他几位,像詹谷堂、德玮等,也都表示赞同。
梯云又说,虽说我们不能急躁,但是,有些事不急也是不行的。有道是,办事情要分个轻重缓急,行动前要弄明白前因后果。现在有时间了,就要知道来龙去脉。
我说,当初,不是让谷堂肖方二人接触吗?
肖方说,接触了,说得很好听,为此,我们还送汪东阁一千大洋。汪东阁高兴不得了,还说,你们红军,可真大气,出手阔绰,拜访礼就一千,够汉。于是,不仅答应,还高兴地说,应该的,只有一点要求,就是要求我们要替他保密,要理解他的难处,还回礼给了十条枪,说是信物,表示按约定办。
我听说,那十条枪,有一半是旧枪,也是他们民团淘汰的,是不?漆德玮说,这个汪东阁,说去说来,就不是个东西。
是的,肖方说,这个人,跟我姑父是同学,维炯师长知道这层关系,所以,才让我去一趟的,但是,我感觉挺好的,因为那十条枪,虽说有五条是旧枪,但是,都还能用,我已经试过了,就这一点来说,正是我们根据地需要的。
我们根据地,每天都有人参加红军,但是,就是没有枪,找人到外面购买,四方都堵死了。我当时也揣着小心思,就是说,通过这次,还有下次,下次,能通过他买到枪,也是一个通道。谁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呢。再说了,我当时也权衡过,我们也划算,就是拿一千块大洋购买枪支,也只能买五条,那五条旧枪,等于他汪东阁白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