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日国的外交抗议(第3页)
2. 整军备战:命令各部(尤其驻
防沿海的二团张吉惟部、西团及炮兵团吴刚部)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严密监视所有港口、水道及交通要道,防范日方可能的军事冒险或渗透破坏。特战警卫团邓明磊部秘密前出至潮州附近待命,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3. 凝聚军心民心: 副司令陈念和负责,立即在总队内部通报事件真相,强调军人荣誉不容玷污,军队尊严高于一切!同时,通过可靠渠道,向控制区民众揭露事件原委,争取舆论支持,揭露日方蛮横无理。
4. 外交周旋:由参谋长林晨武亲自负责,与羊州方面(尤其是与剿匪总队关系尚可的实权人物)保持密切沟通,陈明利害,力争在朝廷压力下为总队争取主动和回旋余地。但底线绝不动摇:李育泉及涉事士兵无罪!剿匪总队不容无端打压!
“诸位,”邓贤的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作战室内,“倭人以为我剿匪总队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想借朝廷的手来折我们的刀?大错特错!我邓贤与剿匪总队全体官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育泉救袍泽,何错之有?若朝廷昏聩,倭人敢战,那便战!让他们看看,我岭南健儿的血性,和我剿匪总队的刀,到底有多快!”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剿匪总队,这台刚刚完成淬炼的战争机器,瞬间从剿匪模式切换到了应对更严峻、更复杂局面的临战状态。
士兵们听闻事件真相,无不义愤填膺,对李团长的举动更是感同身受,同仇敌忾之气弥漫全军。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似乎也带上了一丝与外来强敌抗争的悲壮与决绝。
而在遥远的京城,日国领事馆的抗议照会,正摆放在惶恐不安的清廷大员案头。一场由地方冲突引发的外交风暴与政治危机,正裹挟着剿匪总队,向着不可预测的方向急速发展。岭南的天空,再次阴云密布。这一次,对手不再是山间的土匪,而是拥有坚船利炮、野心勃勃的东洋强邻。
剿匪总队这把锋利的剑,即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