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货币改制风波(第2页)
三人低声密谋着,自以为天衣无缝。他们不知道,雅间隔壁,一个穿着灰布短褂、看似在打盹的茶客,耳朵微微动了动,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是叶怀瑾手下最精干的“鹞子”之一,代号“灰隼”。\r?u?w*e+n?5·.-o,r/g`
当夜,岭南防卫军司令部,情报处密室。
“‘灰隼’密报,潘、钱、李三人于宝华茶楼密谋,意图串联米、盐、绸缎三业,制造短缺,抵制粤元,扰乱市面,胁迫新政。”叶怀瑾将一份简短密报放在邓贤面前,声音毫无波澜,“其核心策略:隐蔽串联,法不责众。”
邓贤看着密报,脸上没有任何意外,只有一丝冰冷的讥诮。“法不责众?幼稚。”他提起朱笔,在潘启年、钱广源、李茂才三个名字上,轻轻画了一个圈,然后又在“灰隼”的名字旁,批了两个字:“收网。”
“是。”叶怀瑾躬身领命,身影无声地融入阴影。
风暴,在平静的表象下骤然降临。
第二天清晨,羊州最大的米市——米市街,一反常态地冷清。半数以上的米店大门紧闭,开门的几家也是门可罗雀,伙计无精打采地打着哈欠。
有早起买米的市民疑惑询问,得到的回答千篇一律:“东家说米仓漏雨,正在修缮,今日无米可卖。” “漕运耽搁了,新米还没到。”
盐市、绸缎庄的情况如出一辙。流言如同瘟疫般在街头巷尾蔓延:
“听说了吗?邓司令的‘粤元’要变废纸啦!商人们都不敢收!”
“粮食要涨价了!盐也要没了!快囤啊!”
恐慌的情绪在酝酿,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开始涌向开门的店铺抢购,秩序开始混乱。
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经济软
抵抗”,仅仅持续了半天。
午时刚过,一队队深灰色军装、臂缠“税警”袖标的士兵,在面无表情的军官带领下,如同精准的手术刀,首插目标。
米市街,“广源米行”大门被粗暴撞开。带队军官出示盖有维持会和司令部大印的搜查令:“奉令查封!抗拒者以资敌论处!” 士兵如狼似虎冲入后院,赫然发现几个巨大仓库里白米堆积如山!潘启年正在后堂喝茶,被士兵粗暴地拖出来,脸上还沾着茶叶沫子,面无人色。
盐运码头,“福泰盐号”名下两艘满载海盐的货船被水警(原李准水师改编)拦截。带队军官登船检查,在底舱夹层搜出大量未及转移的银元和铜元,以及几封与北方“客商”往来的密信(叶怀瑾伪造,但足以致命)。老板钱广源在码头被当场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