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涯州的发展计划!(第2页)

 技术班(2年):机械制图、内燃机原理、船舶结构、基础化学等,培养初级技术员。 

 师资力量:由德意志国技师、归国留学生、以及从“岭钢”、“岭特钢”抽调的高级技工担任教员。 

 教材由邓贤亲自审定,大量采用首观图解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军事化管理:学员统一着装(工装式制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灌输“工业救国”、“技术报国”思想。¨小?税?C-m′s_ ~庚¨薪¢罪~全.优秀学员将首接输送到“龙渊”基地或榆林港。 

 昌化石碌,巨大的露天铁矿脉被发现并开始初步开采。 

 简易的窄轨铁路(轨距600mm)正从矿区向昌江沿岸延伸,那里将建设涯州第一个小型钢铁联合体(代号“南溟铁骨”),初期目标年产粗钢1万吨。 

 叶怀瑾的“磐石”特工配合工兵部队,以“勘探”为名,秘密进入法属羊州湾(今椹川霞山),在法兰西人眼皮底下,“借用”了其控制的优质锰矿资源(装甲钢必需),通过伪装渔船夜间转运至涯州。 

 农业与粮食方面,推广高产作物。 

 农务局在定安、琼中、乐东等地大力推广木薯、番薯种植,发放良种,教授种植技术。木薯(3-4月收获)成为重要的战时替代粮食和工业淀粉来源。 

 秘密囤粮:宋鲁利用金融网络,通过新加坡、曼谷的华侨米商,以高于市价但分散购买的方式,持续购入暹罗米(泰国米),秘密囤积于椰城、榆林新建的大型地下粮仓。目标储备:满足100万人两年所需。 

 渔业保障:组织沿海渔民,扩大深海捕捞,建立海产品(鱼干、咸鱼)加工储备体系。 

 在“金刚”受创的消息传到熊城,德意志帝国海军部既感解气(扶桑是敌国),又深感震惊。 

 邓贤展现出的战斗力和技术消化能力(潜艇

首战建功)远超预期。 

 施密特领事接到国内密电:一方面要求其确保对邓贤的技术输出“可控”,特别是潜艇和动力技术的核心部分要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催促其确保钨砂、锑矿等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暗示必要时可提供更多“非核心”技术支持(如更先进的柴油机图纸)以换取忠诚。 

 邓贤心知肚明,对周慕云指示:“满足德意志国人的矿产要求,保证通道畅通。但核心技术,尤其是潜艇的静音技术、耐压壳体焊接工艺、火控系统,必须加快自研突破!德意志国人靠不住,最终要靠自己!” 

 而大英方面对邓贤的敌意更深。港岛总督和远东舰队司令向雾都报告,称邓贤是“比德意志国更危险的地区不稳定因素”,力主联合扶桑,必要时武力干涉。